稀有金属仍供应紧缺
中信建投证券研究所研究员张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世界上*不可复制的就是矿产资源,无论是维护企业长远发展利益,还是从国家保护矿产资源的出发点,矿产资源的集中趋势都是不可避免的。因此,2007年,稀缺资源的身价都将有更好的体现。
北京瑞钢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有色金属分析师王丽新也认为,2007年主要有色金属价格将继续维持高位运行,暴跌的几率较小。
以此轮国家重点调控的锡为例,我
国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1月-11月,我国精炼锡进口量为21414吨,同比下降了22.9%,其中从印尼进口11552吨,同比下降了27.8%。
与此同时,锡矿石、精矿的供应也正面临紧缺。2006年1月至11月,我国锡金属产量为129515吨,同比增长24.2%。但是我国进口锡矿石、精矿只有6515吨,同比下降8个百分点,而国内锡精矿产量为42100吨,同比下降了21.6%。由此可见,目前企业锡矿石库存缺货压力很大。
据张芳分析,锡紧缺主要源于印尼主要产锡地邦家岛产量下降。2006年以来,印尼政府在当地采取了很多控制措施,打击非法采矿和冶炼,37家企业被关停,只允许6家冶炼厂开工,导致当地出锡量大幅下降。
但是近年来,马口铁、玻璃、焊料行业增长非常快,带动了锡消费的快速增长。塑料稳定剂目前在欧洲、美国消费年增长都超过10%,而锡是塑料稳定剂中重要的添加剂。锡在陶瓷釉料、焊料、马口铁、玻璃等领域的应用,都找不到替代品。
2006年,全球锡产量在35万吨左右,与需求相比,存在6000-6500吨缺口,张芳预计,2007年全球锡产量将增长10-12%,而锡消费的增长将达到12%-14%。
"但现在,全球锡产量进一步增加的制约因素很多,不可能形成很大的供应量,过去三年,以云南锡业为主的企业开采的锡、铜、铅的金属量都大于当年消耗量。2007年,国内企业还要继续加大地质勘探和采矿力度。"1月22日,云南锡业股份有限公司一位人士说。
除此之外,我国钨矿的存量也不容乐观。虽然我国目前每年有8万到9万吨钨精矿的产量,但至少要消耗约10万吨三氧化钨。在全国578.6万吨资源储量中,现在能较好利用的基础储量只有139万吨,按年消耗储量10万吨计算,规模开采只能维持14年。即使按资源储量计算,目前正在生产的钨矿区按生产量静态规模生产*多也只能维持22年。
本站部分内容属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特此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