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磁性材料特别是铁氧体制造业的主要特点表现为:企业多、小、散,集约化程度不高造成生产管理粗放,无法满足高性能产品对制造过程的*控制需求;粗放的管理模式以及生产制造过程的低自动化程度,造成产品一致性差,成品率低,产品稳定性低;传统制造业的高能耗、高排放特点,加上粗放的管理模式加大了资源能源消耗。为适应磁性材料产业的迅猛发展,立足于国际市场竞争,国内永磁铁氧体制造业必须做到:挖掘材料性能潜力,研制高性能产品;提高制造过程的自动化、数据化、网络化程度,提高产品的生产稳定性;同时实现绿色、环保、节能和高效生产。
我国已成为世界磁性材料生产和消费中心,磁性材料生产企业达到1000多家,其中包括配套设备生产企业和辅助原料生产企业。据中国磁性材料行业协会2013年行业报告中的数据统计,我国铁氧体年生产能力在1000t以下的企业占75%左右,1000~3000t的企业占15%左右,3000~5000t企业约占7%,10000t以上的企业仅有几家,约占3%。
我国的永磁铁氧体产值虽然连续10年递增,但多集中在生产制造中低端产品,中高端产品和技术基本上都控制在国外企业手中。国内磁性材料*企业通过近几年加大技术开发力度和不断追赶,其技术研发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凤谷磁性材料旋转窑烧结炉技术水平(尤其是实验室阶段)已经逐渐接近并赶上国际先进水平。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其研发技术距离规模生产尚有距离,尤其是贴近市场需求的技术创新和研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磁性材料行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当前为响应国家节能环保、绿色生产号召,各行各业都进行相应的改造和投入。在磁性材料行业也迎来了大范围的洗牌,生产和环保不达标的企业面临着关停。众所周知,磁性材料特别是永磁铁氧体材料的生产和加工伴随着高耗能如水、电、天然气等能源消耗,同时对现场环境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目前中小企业本身随着能源消耗、原材料成本、人工费用上涨,就已经导致生产成本增加和企业利润下降。再加上要强制对环保等进行投入,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中小企业迫于无奈只能停产转产。对于大多数大中型企业来说,因为管理费用和成本高居不下,从利润考量上没有进行价格战的空间,又没有办法迅速进行产业转型和升级,因此陷入亏损状态,经营步履维艰。为了改变当前被动的局面,未来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是进一步加快产业技术水平升级,不断提升产品结构,开发出适应市场需求趋势的高性能、专业化、多系列的新产品,从而使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进一步提高,未来5~10年,电子材料技术中的重点技术将是磁性材料技术。
中国磁性材料工业在产品生产规模已经具备了一定程度,但与美国、日本等磁性材料工业发达的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行业中普遍存在的弊病还未从根本上解决,如生产规模小、产品成本高、生产率低下、经济效益差、产品档次低、合格率低,尤其是科技开发和技术创新跟不上市场需求的节奏,生产与应用脱节,制约了磁性材料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