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底,在深圳比亚迪打赢索尼专利无效官司消息传来之时,北京市交管局发出通告:自2006年1月1日起,部分型号的电动车解禁,可以合法上路。看似两条风马牛不相及的资讯,却同时给锂离子电池行业传递出喜悦的信号:比亚迪的胜诉无疑是中国企业应对国际专利大棒的一次胜利;而一旦电动车市场解禁,据专家预测,这些电动车用动力需求就相当于又一个手机锂电池市场的诞生。
其实2005年,国内锂离子电池行业已步入充分、成熟的竞争阶段。伴随着手机市场的发展,我国锂电产业迅速壮大起来,并诞生了一批*的电池制造企业。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力神)就是从1997年一片"高投入"的质疑声中发展成今天"国内投资额*大、自动化程度*高"的锂离子电池生产企业的,它是如何发展,前景又将如何?
集成创新跨越"中国制造"
"在国际上,’中国制造’背后的潜台词曾是价格便宜,质量和技术含量低。力神从创立之初,就立志要超越’中国制造’,不能仅仅依靠低成本优势单纯追求量的扩张。"力神公司副总裁许刚表示,"我们一开始确立的路线就是,加强企业自主创新,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再与我国劳动力成本相对低廉的优势相结合。"
许刚告诉记者,锂离子电池行业发展只有十五年,还是一个年轻的行业,资金、技术密集。力神从一期生产发展到目前的四期扩产,不仅仅是产能上量的扩大,更意味着企业研发的同步提升。如果没有强大的科研团队支撑技术研发,进行技术创新,是无法参与市场竞争的。尤其是近两年来,面对国外同行业巨头对中国企业频频提出知识产权起诉的严峻形势,力神不断加大对技术开发的投入和知识产权的保护。
"作为一个制造企业,目前要做重大突破的发明的可能性是很小的。但力神有博士后流动工作站承担公司在世界前沿科技领域的原始创新技术研发任务,力求在*技术领域有所突破。我们的创新更多的是面向生产,在相对比较成熟的产品技术基础上,进行整合、改进,把市场已有的一些新技术纳入自己的创新体系。"许刚向记者解释,比如2005年授权的专利项目中,圆柱型锂离子电池注液机,虽然是一个实用新型技术,但它为力神公司在设备成本上降低了近十分之一,其失效率也远远低于百万分之三点四。
力神副总工程师苏金然则告诉记者,知识产权工作正是企业自主创新,加大技术研发的重要保障和推动力。2003年,力神公司成立了知识产权专利委员会,专门从事知识产权工作,以专利申报奖励制度、申报专利成果和专利培训三项工作来提高科研人员对于知识产权的了解,激发他们创造的热情。同时,力神正在开展专利战略研究。
材料技术拓展产业格局
伴随着锂离子电池技术指标、安全性能的不断突破和稳定,加之社会对环保与健康的要求不断提高,锂离子电池发展相对于传统的铅酸、镍镉电池,大有后来居上之势。尤其在国际市场上,2006年欧盟将进一步推广"强化电池环保要求"工作,对于锂电企业来说,这更是一道照亮全球的曙光。"但是,锂离子电池要想真正替代铅酸等电池,还有待在快速充放电、安全性上进行改进。"许刚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归根到底取决于锂电材料体系的重大突破。"
力神在2005年申请的专利中,由博士后工作站研发的一项原始创新技术--锂离子电池高容量锡复合物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则正是从产业发展源头上来把握未来锂离子电池的发展趋势。此外,2005年授权的大容量、高功率锂离子电池结构这一实用新型,已经在混合电动车上使用,并有望在未来成为汽车上的电池结构,这将促进锂离子电池开拓更广泛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