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非晶合金材料应用分会组织、宁波磁性材料应用技术创新中心等单位牵头起草制定的《非晶软磁合金粉末》(2025年4月1日起实施)国家标准正式发布。12月4日,在河北唐山召开的第4届非晶合金粉末应用与发展论坛对该国标进行了解读。
会议介绍,该国标填补了国内*,使国内非晶软磁合金粉末有标可依,满足了产品标准提升及行业发展需求,有助于解决电感器件核心软磁材料技术难题,助力电子产品节能化、小型化、高频化发展及推动AI技术发展。
具体来看,该国标明确了非晶软磁合金粉末、直流偏置特性等专业术语,统一行业认知,避免交流误解,并规范了牌号命名(AxKxxxx-E)。其中,“A”表示材料为非晶态;“xKxxx”表示快淬金属分类;*后一个“x”表示材料的粒径,按中位粒径D50进行分档;“E”表示快淬金属形态为粉末,便于识别和选择不同成分、粒径规格及性能的产品。
在技术要求上,该国标明确非晶软磁合金粉末外观无明显异物、结块和氧化变色现象,且保证基本质量和一致性;颗粒形状要呈现出灰色、深灰色,且具有一定流动性;允许偏差,要确保粉末在后续加工中的流动性和填充性等性能。
在成分与性能指标上,该国标明确规定了非晶软磁合金粉末的化学成分范围,确保不同批次产品在主要元素配比上符合标准,以保障基本性能的一致性。同时,对磁性能等关键指标设定了具体的量化标准,使产品在电磁特性方面达到规定水平,满足各类应用场景需求。
在粒度与粒度分布上,该国标详细规范了中位粒径大小要求。由于合适的粒度对于后续加工工艺及*终产品的性能影响很大,该国标确保粉末粒度处于合理区间且分布均匀,以及利于成型等工艺操作,以提高产品质量稳定性。
同时,会议指出,该国标对非晶粉末行业发展意义重大,起到了规范和*作用。
一是规范市场秩序。统一的国家标准使得市场上的非晶软磁合金粉末产品有了明确的质量评判依据,避免了因缺乏标准而导致的良莠不齐现象,有效规范了市场竞争环境,促使企业通过提升产品质量来参与市场竞争,而非单纯的价格战。
二是提升行业整体质量。企业为了满足国家标准要求,必须优化生产工艺、加强质量控制。这将带动整个行业在产品质量上的提升。从原材料采购到生产加工再到成品检测,各个环节都将更加严谨,从而提高行业内产品的平均质量水平。
三是促进技术创新。该国标的严格要求会促使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探索更好的生产工艺和技术手段来达到甚至超越标准规定的性能指标。比如,在提高粉末纯度、优化粒度分布等方面进行创新,推动行业技术不断向前发展。
四是增强行业国际竞争力。规范且高质量的行业发展有助于我国非晶软磁合金粉末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树立良好形象,提升国际竞争力。会议指出,当国内企业能够稳定生产出符合高标准的产品时,更有利于拓展海外市场,参与全球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