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行业继去年遭遇以变压器用冷轧取向矽钢片为代表的涨价狂潮洗礼后,今年,电工合金行业又陷入原材料白银大幅涨价的困境。这对于头悬欧盟“环保指令利剑”的电工合金行业,无疑是致命的一击,亦或是生死攸关。然而令人吃惊的是,造成电工合金行业异常被动局面的,竟是因白银生产企业为获取出口退税利益,大量回购白银并大量出口造成的。
替代品研究被迫延期生死大考难交试卷
目前,我国电工合金行业银基电触头仍以银氧化镉系材料为主,占整个低压电触头材料产量的60%。这种有害物质成为欧盟公布《关于在电子电气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形成贸易技术壁垒的技术基础。
按照欧盟的规划,这项被业内称为“全球*严厉的环保令”,将于今年7月1日正式实施,进入欧盟市场的所有电子电器产品必须符合ROHS指令的要求。欧盟环保令的生死大考迫在眉睫,不含有害物质银氧化锡系电触头材料的研发,已成当务之急。
市场调查报告表明,针对欧盟的ROHS指令,电工合金行业积极应对,已未雨绸缪,加速不含有害物质的替代品研究。但由于原材料白银的大幅涨价,给银氧化镉替代品的研究带来极大影响,其前景令人担忧。
据了解,我国白银现货价格在国际银价上涨及国内出口配额增加的刺激下,连创新高。已由2003年年底每千克价格1650元,涨到目前的3000多元。*新市场价格表标明,4月14日已达成3460元。
白银市场价格持续攀升,已对电工合金企业生产经营带来严重影响。直接导致采购成本上升,经济效益下滑,相当数量的企业陷入困境。同时,企业对白银及其深加工产品的科技创新、技术改造力不从心,为应对欧盟指令进行的替代银氧化镉的研究工作将被迫延期。
欧盟指令加白银涨价成为横亘在电工合金企业面前一道更加难以逾越的“门槛”。对此,电工合金行业有关领导的判断是“形势严峻”。
“今年,我*大的感受是时间紧迫,压力也非常大。由于欧盟指令实施期限的临近,为加速与国际接轨,按照行业确定的时间表,今年40%的银氧化镉将被银氧化锡等环保型材料所替代,2010年实现全面替代。由于白银价格的持续上涨,将导致此项科研工作难以按时完成。”电工材料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主任陈京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明显地流露出对行业发展前景的深深忧虑。
白银纯度“缩水”
导致产品质量下滑成本上升
行业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电子电气产品每年对白银的消费比例为35%。在该领域,我国主要使用白银为银基电触头材料。据推算,未来几年,我国电器产品用银量将达900~1000吨。目前电工合金行业电触头生产企业众多,电接触材料和触头产品特别是复合触头的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银基电接触材料需求增长很快。
记者手中持有的资料表明,面对环保指令的临近,为了满足低压电器产品向环保型、智能化发展的需要,低压电触头材料企业积极研发环保型的新型材料。今年银氧化锡电触头材料产量将超过80吨,产值有望超2亿元。我国2005年到2010年中高压开关的产值分别可达200亿元和300亿元,银基电触头材料需求量分别为210吨和260吨。按照“十五”期间,银基电接触材料用银量推算,今年电工合金行业的用银量将达到1300吨。不仅产品品种规格齐全,而且有一定数量的产品出口。
由于原材料白银供给机制的失常,达到这一目标已成为未知数,更重要的是产品质量难以保证。这是由于我国白银贸易出口配额总量不断增加,外商对白银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苛刻。国内大量优质1号白银流往国外,从而导致国内用银企业的白银质量下降,直接影响相关产业产品质量的下降或制造成本的增加。
据桂林电器科学研究所所长陈仲介绍,目前,电气和电子工业领域用银基电触头材料银的纯度根本达不到1号白银的规定要求,导致断路器、继电器、电子电器等产品的温升等电性能达不到设计要求,严重影响到产品质量,相应产品的成本也大幅增加。
业内专家认为,如果中国企业不能及时达到欧盟的新环保要求,*终会被逐出欧盟市场。但同时,如果不能更好地控制成本,其出口成本将明显增加,中国企业的制造成本优势将不复存在。这将给国外企业大举进入我国市场提供条件和机遇。
供需关系扭曲*大需求国变为*大出口国我国白银需求量不断上升,产量一直自给自足有余。目前,电器产品用银如此紧张困难,实属事出有因。
据介绍,部分白银生产企业为了获取出口退税利益,在国内市场大量回购白银,用于出口。以2006年3月24日为例,出口白银价为10.70美元/盎司(折合人民币2761.8元/千克,退税13%为359.04元/千克),而国内白银价为2958元/千克,国家的部分税收流入到贸易流通企业中,扭曲了国内市场的白银供需关系,使白银市场价格持续攀升。
世界白银协会有关负责人介绍,世界白银市场已连续11年供不应求,供需缺口在3000~5000吨左右。去年全球白银产量达到7740万盎司,较上年的7500万盎司增长3.2%。澳大利亚、独联体、中国、美国等主要银矿生产国产量不断增加。近年来,我国的白银产量位居世界第三,工业用银年增长率达到5%~6%。白银市场的开放使我国成为世界白银需求*具有增长潜力的地区。
随着白银市场的开放,出口配额制度取消,造成国内外市场利润差距明显。因此,我国有越来越多的白银生产企业参与国际贸易,未来我国白银出口量仍然会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