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行业资讯>国内增材制造企业如何与行业巨头过招?
发布日期:2018-10-26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的模具制造方法愈发暴露出效率低、成本高、周期长、精度提高空间有限等缺陷,特别是对一些形状复杂、材料特殊的模具,制造起来就更加困难,有时甚至无法制造。20世纪90年代,增材制造技术发展得十分迅猛,衍生出多种技术分支。增材制造技术的出现为制造业带来了新思路,利用该技术可以直接制造产品,并能获得任意复杂的外形,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以往传统加工方法难以解决甚至无法解决的一些问题。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增材制造技术创造了一片新天地,在机械制造领域占有了独特的地位。
国际发展
作为全球*主要的两家增材制造公司,3D systems和Stratasys在市场占有率、出货量、产品种类、专利布局等方面均在行业*。笔者在CNABS、VEN和DWPI数据库中分别对申请人为3D systems和Stratasys的相关专利进行了检索,并将数据合并,本文中含同族专利的以项计数,检索截止日期为2018年9月20日。
3D systems公司在1984年到2017年间共提交专利申请345项,涉及的主要领域有工艺(IPC分类号为B29)、硬件(IPC分类号为G03)和软件(IPC分类号为G06),近几年比较重视附加功能(IPC分类号为B33)领域的研究,例如多色产品的加工制造。该公司提交专利申请的目的国家/地区主要有美国和欧洲等,中国排在第4位。3D systems在中国提交的专利申请量每年不超过10件,近几年的申请量逐渐减少。目前,3D systems公司在增材制造领域的专利布局覆盖了增材制造的整个产业链,包括工艺、材料、硬件及软件等方面。
Stratasys公司在1989年到2018年间,共提交专利申请434项,涉及的主要领域有工艺(IPC分类号为B29)、附加功能(IPC分类号为B33)和软件(IPC分类号为G06),其中附加功能(IPC分类号为B33)领域的专利申请量从2014年开始有明显增长。该公司提交专利申请的目的国家/地区前三名分别是美国、欧洲和中国,其中在中国提交的专利申请有105件。2008年至2013年期间,Stratasys公司每年在中国提交的专利申请量很少,从2014年开始申请量明显增多。
行业发展伴随着企业间的并购,增材制造领域的并购浪潮始于2012年,标志性事件是Objet和Stratasys合并。增材制造行业大部分并购交易是由3D systems和Stratasys这两家增材制造企业发起的,特别是3D Systems,参与了30宗并购交易,通过大量的并购获得了更多的专利权。Stratasys公司也收购了6家企业。
两位行业巨头均在近几年加大了对附加功能(IPC分类号为B33)领域的研究和专利布局,并且相比较而言,Stratasys公司在近几年更重视在中国的专利布局。值得注意的是,3D systems公司也着力与我国企业开展合作,例如在2017年12月14日,3D systems公司与北京三维天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国内动向
目前,我国增材制造关键技术不断取得突破,已有一批具有一定竞争力的骨干企业成长起来。在2013年至今的5年里,我国已形成了若干产业集聚区,成立了多个增材制造研究院,例如西安增材制造国家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增材制造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市增材制造研究院有限公司、南京增材制造(3D打印)研究院、大连市增材制造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有限公司等,这些研究院基本都以政策为导向,利用了当地高等院校的技术资源,实现了技术研发上的“抱团取暖”。
以西安增材制造国家研究院有限公司为例,其是由西安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清华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5所大学,以及增材制造装备、材料、软件生产及研发的13家企业共同组建。西安增材制造国家研究院从2017年开始提交专利申请,目前已提交了35件专利申请。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可以看出其专利布局意识较强,主要集中在包括金属加工(B23)、附加功能(B33)和金属铸造(B22)领域,可见其专利布局主要侧重于金属材料方面的增材制造,但是其已经跟随全球发展趋势开始了附加功能(B33)领域的研发。在西安增材制造国家研究院有限公司的各类专利申请中,发明专利申请占59%,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占30%,外观设计专利申请占11%。
与前几年各高校、研究院以及企业单打独斗式的发展模式相比,近些年来,联合成立的多个研究中心无疑是将技术优势凝聚在一起,开始了一种新的发展方式,该模式有利于综合发挥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的技术优势。需要注意的是,也许是由于成立时间尚短,这些新成立的研究中心在专利布局方面还没有跟上脚步。在笔者看来,目前国外增材制造行业巨头尚未在中国形成完善的专利布局,面对这样的发展间隙,虽然国内已经开始着手实现产学研的联合,但是如何拧成一股绳来有效地抵御国外行业巨头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首先,在某个或某些技术点上把劲往一处使,站住脚跟,再在其他技术点上取得更多突破。其次,除了自身积极进行技术研发外,还应该多多利用国外企业在他国布局而未在中国布局的专利技术,多方形成合力,共同促进我国增材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
本站部分内容属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特此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最新资讯
最新产品
DYP-30TF型 电动压片机 电动粉末压片机 电动油压机 30吨电动油压机
上海新诺仪器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亮果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苏州市高科气体设备有限公司
扬州普锐斯成型装备有限公司
临朐鼎工磁电科技有限公司
最新粉末冶金企业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会员服务|网站建设|付款方式|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杭州极点科技有限公司地址:杭州市下城区西文街水印康庭1幢西楼4楼 邮编:310004
服务热线:0571-8513281985235193传真:0571-85235193 客服QQ:496617775客服MSN:pmbiz1@hotmail.com
联盟网站:硬质合金商务网 、粉末冶金人才网、粉末冶金书库、注射成形网 、中国粉体网、粉体行业网上展、粉末冶金网上展
ICP证:浙B2-20100325
免责声明:本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充分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