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陆续公布的省区市经济半年报引发关注。东部和中西部几乎演化为两个明显的阵营:前者的经济增速多在10%以下,后者多在10%以上。
截至7月25日,已至少有27个省(区、市)公布了经济半年报。从增速来看,西部五省(重庆、贵州、四川、甘肃和陕西)的经济增速都在13%以上,前两者还达到14%。中部六省(安徽、湖北、湖南、江西、河南和山西)的经济增速也都在10%以上。
东部地区,除天津(14.1%,全国增速*高)外,京沪双双以7.2%的经济增速垫底,另两个经济大省广东和浙江的经济增速均为7.4%,均低于全国7.8%的平均水平。这也是已公布上半年经济数据的27个省份中,仅有的4个增速低于全国的省份。
不过,从体量上说,东部地区的地位不可撼动。广东今年上半年的生产总值达到26200亿元,几乎是贵州(2790亿元)的10倍。江苏的这一数据在2.5万亿元以上,浙江在1.5万亿元以上,而西部地区过万亿元的只有四川。
事实上,自2008年以来,"西高东低"的格局一直存在,企业对此感受颇深。同样是螺纹钢,由于需求旺盛,新疆每吨要比上海贵三四百元。"很多同行正在把生意转到中西部。"上海一位钢贸商说。
"西高东低"无疑有利于区域差距缩小,但这种态势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专家认为有三点不确定性值得关注:
一是东中西的联动问题。中国区域科学协会秘书长沈体雁说,西部总的来说市场容量比较小,很多产品要运到东部来消费。如果东部经济增速进一步放缓,西部也不可能独秀。另外,近期国际大宗商品市场暴跌,这对资源依赖较大的西部省份形成了压力。
二是西部高增长的稳定性问题。投资和重化工是中西部省份较快增长的利器,但这两个指标的周期性和波动性非常强,且今后受到的限制越来越大。比如,部分西部省份上半年虽然高增长,但增速较一季度有所回落,且回落幅度大于全国。反观京沪粤浙,上半年增速虽然不高,却普遍较一季度提升0.2到0.3个百分点。
三是增长的*值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魏后凯说,由于基数优势太大,东部地区增长每1个百分点,和西部地区都不可同日而语。反映到人均GDP上,差距事实上拉大而不是缩小了。
"西高东低"现象在一定程度上,给人以区域差距会自然缩小的错觉,而事实并非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