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平所长抛出了一个设问句
“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究竟要做什么?中科院、各行业、产业以及大学,已经部署了一大批从事材料研究的科研机构。”
11月30日,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通过了共建三方的验收。作为中科院根据我国经济发展需求筹建的7个研究所之一,该所是*建成并通过验收的研究所。该所所长崔平在验收前夕接受记者采访快人快语,自己抛出了一个设问句。
“我们考察了宁波、浙江以及‘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需求,设立了高分子材料及其复合材料、功能材料与纳米器件、磁性材料与先进机电装备、表面工程与再制造技术、新能源材料及相关技术5个发展方向,先后制定出了几个版本的长期战略规划……
与宁波镇海国创公司、浙江绍兴天圣集团、常州兆隆公司等6家企业,共建了6个技术创新平台,与宁波韵升集团、江苏琼花集团等几十家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或项目合作伙伴关系……
在3年筹建时间里,我们围绕5个研究领域和重点方向,建立了18个研究团队;引进科技岗位人才174人,支撑岗位人才36 人,管理岗位人才26 人……
用于轿车轮胎子午线的纳米复合高性能聚酯已经实现产业化,在常州建成 5万吨/年工业生产线,并使上下游串联形成完整产业链。主要用于精密仪表、特种电机等的热压永磁环研究,取得重要进展,打破制备技术外国公司*全球垄断。固态氧化物燃料电池年产5千片的单电池实验生产线和测试线建成……”
连珠炮似地说出多项按照“边建设、边招人、边科研”筹建战略所取得的硕果后,崔平轻舒了口气:“我们的定位就是要做人家不太愿意做,产业界又一时做不了、但对产业发展至关重要的事;打通从基础研究走向产业这一完整链条中的卡壳之处。在浙江和宁波,产业界有需求,我们的科研题目有来源,我们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该做什么。”
一次考察结缘浙江 N个电话携手宁波
历史的镜头在回闪:2002年的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科院院长路甬祥一行到浙南考察,时任浙江省科技厅厅长的毛光烈与时任中科院固体物理所所长、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副院长的崔平陪同视察。在疾驰的车辆上,毛光烈与崔平交谈甚欢,毛光烈提出了浙江省与中科院共建实验室的想法。
虽然已经进入新世纪,但我国科研机构的布局,基本上还是沿袭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规划,如中科院在浙江就设立研究机构。崔平追朔:“改革开放以后,浙江经济*初的发展主要靠全国科技成果转化。随着浙江经济发展的进一步增速,也开始对科技的带动和拉升作用有了进一步需求,非常希望有一些国立科研机构或能源头创新的科研实体设在这里。”
国庆节过后,毛光烈就经常给崔平打电话,商谈国立科研机构在浙江落户的想法。意识到浙江对科研机构需求的迫切性,崔平向中科院党组及有关领导详细汇报了情况。
“其实,中科院党组立意高远,在将进入知识创新工程三期之际,已有包括在浙江、广东等在内的我国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布局建立科研机构的酝酿与筹划。在这一点上,中科院领导和浙江和宁波相关领导的战略思考不谋而合。” 崔平介绍。
2003年,浙江省科技厅与有关部门联合制定了《关于引进大院大所高等院校联合共建科技创新载体的若干意见》,明确表示,要特别重视引进中科院、国内外著名高校、部属科研机构、特大型企业以及世界500强企业到浙江联合共建科技创新载体。
2003年11月上旬,浙江引进大院大所的新闻发布会上,继任的省科技厅厅长的蒋泰维,用五句话透露了浙江省引进大院大所的深意:“团队式引进人才,捆绑式引进项目,股份制深化产学研合作,人文式提高城市品位,高层次改善投资环境”。
中科院党组决定在浙江省建所后,浙江多个城市都想着、争着要将所址“抢”到当地,宁波市的呼声*为强烈。巧合的是,协议书刚签订,2004年5月,毛光烈也当选为宁波市市长。
宁波市政府办公厅工业科技处处长赵岚岚,曾任宁波市分管工业和科技工作的副市长余红艺的秘书,她向记者透露:“余市长对材料所的落户极为关注,在国外考察期间,曾多次打电话,协调建所事宜,后来,所址确定在宁波后,余副市长又特别吩咐,只要是崔平所长打来的电话,一定要*时间告诉她。”
宁波市政府副秘书长陈炳荣说:“改革开放以来,宁波市经济总量取得了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但是,随着国家宏观调控趋紧、土地等资源要素瓶颈制约的加剧和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压力的增大,依靠大量资源要素投入的粗放型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宁波市确立了把自主创新从科技发展战略,上升到了整个城市的发展战略。中科院宁波材料所是中科院在全国非省会(自治区首府)城市设立的*个研究所,也是宁波市要重点扶植的大院大所,必将对宁波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起到积极作用。”
2004年4月20日,中科院与浙江省签署了《共建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协议书》,与浙江省、宁波市签署了《关于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建设备忘录》,拉开了建所序幕。
2美元与42美元的价差刺痛
中科院院士、著名物理学家甘子钊先生曾于2005年夏天亲临宁波材料所考察,向崔平讲了这样一段话:“你们所的定位非常正确和重要,在所处的区域位置上也很有优势。你们是国家科研机构,今后甚至会是*水平的科研机构,要做好科技界和产业界的桥梁,有能力把工业界碰到的问题提炼为科学问题,把科研成果应用到工业生产实际中;要发挥*和广义的中介作用,用科学家敏锐的眼光和感知,跟踪世界科技进展,要有能力把世界*先进的科技信息,以*浅显的语言传递给企业,而且要让他们听懂,引导中国产业发展。”
材料所处在经济活跃的长三角地区,定位是面向国际材料前沿,制造业做的就是“料”。崔平说:“考察了宁波市、浙江省乃至‘长三角’地区企业需求和经济发展形势,我们通过战略研究与规划,审时度势地设立了五个事业部,并在选人才和定方向上作了探索,如果我们还与老所、大学没有任何差别,那么中国科学院也就没有必要建我们这个所了。”
我国是稀土资源大国,浙江省各类磁性材料的产量占全国80%以上,其中以钕-铁-硼为主的稀土永磁材料主要集中在宁波,其生产规模已超过2400吨/年,实际上产能力占全国的50%左右。翻开浙江省的“十一五”科技规划可以看到,其中列为重大专项的磁悬浮交通系统与装备,汽车及关键零部件制造技术中的永磁缓速器,以及高效节能技术中的永磁电机、永磁发电机等,均是与磁性材料密切相关的设备。
我国对永磁材料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在别人看来,这似乎是一个已经完全研究透了的领域,不再有什么新鲜的东西可以值得挖掘。崔平说:“但我们来到宁波调研了就知道,我国虽然磁性材料的产量很大,但是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发达国家几乎垄断了该领域所有的知识产权。”
浙江东阳英诺华公司生产永磁材料,是宁波材料所的合作伙伴之一。由于没有知识产权及我国企业购买日本知识产权时达成的协议,该公司生产价格仅为2美元的磁钢进不了日本市场,而日本本国公司生产的产品卖给雅马哈公司的价格是42美元。
2美元与42美元!这个巨大的价格落差,深深刺痛了我们的企业,也刺痛了宁波材料所的科技人员。“因为没有自主知识产权,企业推出的产品始终是差强人意。这显然不仅仅是我们做基础研究,出几篇学术论文能解决的事情,这里牵涉到大量制造工艺方面的问题,现在科学界在很多情况下忽视了制造工艺。”崔平满怀沉痛和酸楚说。
“做基础研究,如果100次中有一次成功,只要世界上没有同样的研究,就可以写很好的论文;但是做应用研究,100次中有99次成功,企业也不见得满意。”崔平说,“中科院党组把宁波材料所定名为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目的就是要求我们注重工艺和工程的研究。工程问题解决不了,实验室的成果就难以被应用,没有办法产业化。”
甘子钊院士认为,我国绝大多数企业往往只知道产业化中出现的表象问题,但不能完全明白其中的科学问题,宁波材料所要锻炼这方面的能力,看透企业遇到的问题和产业的需求,从中提炼出科学问题。这些问题可以由材料所来研究,也可以是全国的科学界来研究,但是宁波材料所要起到并做好“桥梁”的作用。
宁波材料所的担子显然不轻:在很多事关国计民生的产业和行业,其使用的先进仪器和先进装备,靠材料性能的革命性突破和工业化的应用至关重要,而某些关键材料基本靠进口,如果有一天人家尥蹶子不卖给我们,我们压根就没办法做关键仪器、造关键设备。国家的军事是一种安全,国家的经济也是一种安全。
崔平说:“虽说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但现实的问题是,目前我们的企业还没办法和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大公司相比,他们的技术始终是*的,赚到*桶金的利润也是非常高的,身处宁波,我们每天都能感觉到产业化中遇到的这类问题,每天都会有企业给我们提出很多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做基础研究还是做应用研究?崔平说:“普通大众甚至某些企业,对中科院的科学家往往虽然内心存有敬意,但并不认为科学家的研究和自己生产生活有多大关系,往往认为中科院主要做的是‘高精尖’的东西,虽然是能‘上天’的东西,却落不了他们的‘地’,解不了他们的‘渴’。长三角以及全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烈需求,促使作为国立科研机构的中科院,要思谋区域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为企业发展的内在需求做实事。这也是中国科学院新时期的办院方针所决定了的。”
具有战略家胸襟和眼光的路甬祥的诠释很是精辟:中国科学院选择浙江,选择宁波共建研究所,是因为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