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后,中国逐渐发现,过去的经济增长方式遭到了严峻挑战:国外订单锐减,占GDP相当比重的出口外贸直接受冲击,拖累整个经济;近年来随着“用工荒”扩散以及工人工资水平增长,国内劳动力成本越来越高,“中国制造”的国际竞争力堪忧;过去在粗放型投资模式下,各地方密集上马的工业项目对资源和环境造成了巨大损失,代价沉重。
中国开始反思:我们还能依靠过去的模式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吗?我们还要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获取低效率的增长吗?未来拉动GDP的主要力量将来自什么经济领域,新的出路在哪里?在此背景下,沿着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的变化轨迹,“高端制造业”开始在政府和工商界得到充分重视,未来增长潜力巨大。
所谓高端制造业,从行业的角度讲,指制造业中新出现的具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强竞争力的行业;从所处产业链的环节上讲,其处于某个产业链的高端环节。具体来讲,诸如能源和运输等基建设备、工程机械、国防装备、科学及控制用仪器、汽车、家电等产品的制造都属于高端制造业。
作为制造业大国,“中国制造”从劳动密集型的来料加工、贴牌生产向科技和资本推动的高端制造业过渡,是近年来外贸领域出现的新突破口。当前中国在家电、纺织、家用日化、电讯及声音录制设备、电子元件零配件等产品的生产上已处于净出口状态,产能扩张有限,并且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增速也开始放缓。另一方面,中国虽然已是制造业大国,但很多高端产品依然依赖进口,诸如电力机械、科学及控制用仪器、特种工业机械、精工机械等工业成品仍处于净进口状态,未来这些“高端制造”领域有望通过产业升级形成进口替代。同时,中国在工程机械、装备制造等行业已开始形成有品牌的国际竞争力,未来增长潜力很大,有望通过“高端出口”来创造效率更高的外贸收入。
“高端制造业”意味着产业竞争力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升级换代,这也是中国经济进入结构转型阶段之后的发展需要。过去十年占中国GDP增长*大比例的是重工业,重工业化时代,经济增长严重依赖能源消耗,粗放式增长模式使环境承载巨大的压力。而当前中国已经进入重工业化尾声,以2007年以来钢铁产量的增速明显下降为代表,传统重资产工业的增速已经明显放缓。在经济结构调整的驱动下,未来的产业升级将在目前的产业上进行并走向深化;同时,由收入分配改革带来的低收入人群收入提高等因素,也将从劳动力成本以及需求升级上拉动产业升级。
未来中国的产业升级路线将具有以下特征:技术难度和壁垒相对较小;市场规模巨大;需要强大的制造能力以及上下游配套;从现有产业上升级,通过进口替代等方式。这些都和高端制造业的特征相吻合。
经济界专家分析,随着重工业、房地产对经济的带动周期进入尾声,“十二五”初期政府已将先进装备制造业定义为国家支柱产业,装备立国的思路逐步确立。因此可适当关注在国际分工中具有比较优势的、具备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能力的、轻资产的高端制造业,诸如铁路设备、海洋工程、核电、电网设备、风电、精细化工、新材料、汽车、家电等行业;此外随着产业升级走向深化,重卡、工程机械等劳动替代性行业也在快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