褪不去的红色,赋予赣州永恒的魅力;四大产业集群,成就了赣州响当当的实力。
这是一片让人羡慕的红土地,有着“世界钨都”、“稀土王国”的称号,氟盐化工原料也十分丰富,在以瑞金为中心的方圆100公里范围内,聚集了发展氟盐化工产业所需的萤石矿、硫铁矿、岩盐、石灰石。
一代伟人邓小平曾自豪地说过“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这句话,曾让赣南人倍感骄傲。
如果说,这些矿藏是存在于赣南崇山峻岭中的有限物质,那么,赣南还有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绿色宝库”,那就是它独特的气候、土壤等自然环境。在这个“绿色宝库”里,孕育了赣南脐橙,点燃了赣南数百万农民的希望。
然而,多年来,我市钨、稀土、氟盐化工和脐橙业的发展却是步履蹒跚,未能形成产业集群。
“全球化的经济浪潮汹涌澎湃,我市要战胜经济发展征程中的惊涛骇浪,必须加速培育壮大产业集群,尽快形成赣州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潘逸阳的一席话振聋发聩。
“产业集群化是壮大本地经济、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必由之路。”这成为赣州决策者们的共识。
2005年初,市委二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要加快形成优势产业集群,把我市钨、稀土、氟盐化工和脐橙产业培植成产值超百亿元的产业集群。随后,市委、市政府又制定下发了《培植壮大优势产业集群工作方案》。由此,我市培植四大产业集群决策的实施拉开了序幕。
在这场高瞻远瞩、宏图大略的经济大戏中,我市干群上下同心、齐心协力,近乎*地完成着每一个“起承转合”。
整合:拢指成拳、聚沙成塔
回望起起落落的经济发展历程,赣南人还历历在目。
以稀土为例,自1971年11月龙南县稀土矿建成投产起,各地竞相投入稀土开采。尤其是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许多县的稀土开发全民上阵,一度“山花烂漫”,遍地“飘红”。由于大面积乱挖滥采,甚至采“富”弃“贫”,结果是生态环境破坏了,资源大量流失了,但赣南人却没有从消耗的宝贵资源中得到应有的回报。
稀土是“工业味精”,市场需求每年有一定比例增长,然而,过度开发却导致国外深加工企业乘机打压价格,使得“黄金卖成了铁价钱”。
一位分管工业的副县长感慨地对记者说:“瑞士买我国1亿元的稀土产品,深加工后,能卖出800亿元的天价。”
稀土是如此,钨、氟盐化工也是这个道理:如果握紧资源源头开关,控制开采总量、控制初加工、控制初级产品外流,那么,就掌握了市场的主动权,就有利于培植产业集群。
2005年初,我市果断确定:把握源头,依法控制开采,延续资源利用!
于是,赣州市开始从控制源头抓起,对矿山进行全面清理整顿,组建国有控股的市矿产勘探公司,加大资源勘查力度和市场化运作程度。全市88个矿山以入股方式形成一个矿业主体,实现有序、有计划地开采,“散兵游勇”、“零打细敲”的开发模式变成集群式发展模式。“整合”文章一做,整个行业利润大增,稀土价格从以前每吨2万至3万元逐渐提高到目前的每吨6万元。
为把源头之闸牢牢掌控,我市趁热打铁,建立“四查”(排查辖区内所有的生产矿山,检查矿产资源勘察项目,纠查开发矿产资源的违法行为,清查精选、冶炼、加工和经营企业)制度。建立了储量动用审批制度,做到有计划地控制开采规模,防止超计划开采。建立和完善钨、稀土价格协调报价体系。市钨业协会于今年6月正式启动报价制度,每月发布钨精矿价格信息,对稳定钨价、促进钨产业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市优势矿产资源勘查管理办公室已正式运作并开展工作,对优势矿产资源勘查实行统一管理,设立了优势矿产资源储备保护区和规划勘查开采区,组织编制了全市萤石、钨、稀土等3个勘查开发专项规划。
统计资料显示,“九五”期末,赣州有色工业增加值仅3.56亿元、销售收入16.11亿元、利税总额0.72亿元。而2005年,全市有色产业工业增加值和利税总额就分别达到28亿元和13.5亿元。
今年,钨产业销售收入已经突破百亿元大关,稀土产业也已经达到30亿元。
其实,这种整合资源的工业理念,在脐橙产业的培植壮大上也发挥得淋漓尽致。
没有农民的富裕,就没有赣州的富裕。2005年起,赣州挥动大手笔在连绵群山上纵横捭阖:制定出台了《赣州市柑桔产业发展规划2005—2020》。把涉农资金捆起来使用,重点扶持规划区内500亩以上集中连片脐橙基地的开发,市政府每年从市财政拿出700万元用于奖励扶持。按照“统一品牌、商标各异、注明产地、政府引导、统一管理”的要求,实行统一标准、统一分级、统一包装的办法,使全市的脐橙产品统一使用“赣南脐橙”一个品牌。2005年,市果业局、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赣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共同制定发布了《赣州市赣南脐橙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管理办法(试行)》,使赣南脐橙实施地理标志保护管理进入实质操作阶段。赣南脐橙顺利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授予“中华名果”称号……
如今,137万亩脐橙,以质取胜的品牌,全世界任何一个人都不敢小觑!
在这一收一合之间,赣南优势竞争元素聚合成强大的核心竞争力。
提升:科技扛旗、技术领跑
在任何时候,科技的竞争力都是*核心的。
“只有把产业做大做强做精,才能有强劲的影响力和带动力,吸引并黏附流动着的财富。”在对优势资源整合的基础上,赣州适时提出促进产业的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
以前,赣州主要是生产原矿,没有矿产加工企业,大块利润拱手让人,混合稀土每吨5万至6万元,而加工成氧化稀土后每吨30多万元。
“再这样下去,不要几年,我们连子孙饭都没得吃了!”不止一次,市领导在大会上忧心忡忡地说。
于是,赣州积极开展人才培训和信息服务工作,强攻技术关,延伸产业链。市经贸委与清华大学合作,成功举办了*期“赣州市企业家清华大学总裁研修班”,共有来自我市35家企业的53名高层管理人员参加培训,并经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考核合格,获得结业证书。
另外,赣州市加快引进战略投资者,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现在禁止原矿出口,加工产品限制出口,逼迫国外企业来本地投资办厂,将技术转移到中国。”一位经营矿业多年的老总欣慰地告诉记者。*近几年,来自日本、德国、瑞士的企业纷纷到这里“择木而栖”。
目前,氟盐化工、稀土、钨三大优势产业集群的9个技术改造项目进展顺利。其中,崇义章源钨制品公司年产600吨出口高性能钨材技术改造项目已接近尾声;江西耀升工贸发展公司年产2000吨碳化钨粉技术改造工程已经完工,即将投入生产;赣州远驰新材料有限公司,今年完成投资6800万元年产5000吨的碳化钨粉系列产品生产线的技改后,又准备新上一条年产1万吨的ATP生产线,投产后该公司年产值将突破6亿元。据介绍,赣县红金稀土有限公司引进北大方正集团先进的稀土分离技术,研制出“钇+铕”系列产品,成为全省规模*大、工艺*先进的稀土分离企业。
我市三大产业集群中,销售收入超过亿元的骨干企业已达10家。这些龙头企业带动了产业体系的建立,初步形成了从采矿、冶炼、加工到应用产品的产业链。
如今,赣州拥有7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形成了包括矿山、冶炼、加工和地质勘探、工程勘察设计、建筑施工、科研教育等部门构成的完整产业体系,成为我国钨冶炼和稀土金属的重要生产基地。
有色工业如此,脐橙产业在依靠科技提升品质上也不含糊。
首先,进行栽培管理制度改革。以提高果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为核心,在总结经验和汲取国内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大力推进技术创新,改革“矮、密、早”的栽培管理制度,在全市大力推广普及“七改”技术,全面改革落后的生产管理方式,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
其次,启动重大技术项目攻关计划。组织、聘请省内外专家对柑桔重大疫情分布、发生规律及防治、重大病虫害持续控制、配方施肥、柑桔品种选育、果实保鲜、标准化生产技术模式等重大技术项目进行攻关。强化管理。在开发建园上,大力推广“五统一分”、“三大一篓”和“三保一防”的成功做法,全面提高建园质量,确保开发一片,成园一片,见效一片。在生产模式上,推广“猪-沼-果”工程,使脐橙开发逐步走上可持续发展和综合开发的路子。在苗木管理上,制定出台了《赣州市果树种子苗木管理办法实施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脐橙苗木管理工作的意见》,各地依据这些政策法规,采取有力措施,严格了果树种苗的经营与管理,销毁病、劣苗木,及时维护果农的合法权益。推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赣南脐橙国家标准已经得到国家标准委批准。全市已有20个获批准的出口基地,面积8万亩;110万亩水果基地通过省农业厅无公害产地认定。
科技,成为赣州经济*“牛气”的实力。
借力:打造平台、架构支点
产业集群说到底是产业链、价值链上企业的空间聚集,这种聚集现象的发生必须要有适宜企业生存发展的环境作支撑,就像生物需要自己的“栖息地”一样。
赣州举全市之力优化软硬环境,实行产业招商,打造平台,吸引外来技术流和资金流在一定空间地域内的聚集和扎堆。
规划是先行之举。选择资源主要产地的瑞金、兴国、会昌为氟盐化工采选冶炼加工基地;赣县、龙南、定南、寻乌为稀土采选冶炼加工基地;崇义、大余、赣县为钨产业采选冶炼加工基地。同时,以中心城区和一小时经济圈为核心,规划建设资源深加工集聚基地。
打造平台是得意之笔。目前,瑞金氟盐化工基地前期已投入420多万元,兴国氟盐化工配套小区内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已全部完成,年产1.5万吨氢氟酸生产线也已投入试运行。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章贡区沙河工业园,作为资源深加工的产业集聚地的招商选资工作已全面展开。我市还专门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