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中国大飞机事业迎来历史性时刻——
我国*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商用干线飞机C919,圆满完成商业首航。
大国重器腾空而起!C919是中国人憋着一股劲造出来的“争气机”,坚持不懈完成了100余项重大关键技术攻关。
其中,C919的机轮刹车系统,由湖南企业博云新材研制。
能成为C919的供应商,足见博云新材在航空机轮刹车系统领域的*实力。
这家土生土长的湖南企业,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原校长黄伯云教授创建于2001年,前身是中南矿冶学院粉末冶金研究所。2009年博云新材上市,如今已是中国商飞国产大飞机研制的重要参与者。
拿下中国*个PMA证
不让飞机“第二心脏”受制于人
让高速飞行、体积庞大的大飞机平稳刹住,可不是件易事。而且,在飞机的寿命周期里,作为刹车系统主要构成的刹车片,需要多次更换。
机轮刹车系统蕴含着高科技,牵涉到机械、结构、材料、液压、气压、电子、电气、软件、硬件等众多专业领域,被称为与航空发动机比肩的飞机“第二心脏”,相关的飞机地面动力学是航空科学一个重要前沿学科。
上世纪70年代,我国民航的主力机型为从英国进口的三叉戟飞机。当时,三叉戟飞机的刹车片面临“卡脖子”,依靠进口,货源紧张,价格高昂。有时为了保障飞机正常运行,不得不从其它飞机上拆配件救急待修的飞机。
面对飞机刹车装置受制于人的不利局面,博云新材的创业者,依托自主的粉末冶金摩擦材料的科研优势,研制出了三叉戟飞机刹车片。该刹车片对比英制的刹车片,刹车距离短,刹车温度相当,刹车性能良好,成功打破西方对我国民航刹车材料的技术封锁。
在此基础上,黄伯云院士带领技术团队又向图-154飞机刹车的研发进军,突破了传统粉末冶金摩擦材料存在的“稳定性差”和“重载耐磨损性差”等技术难题。因此,1991年,博云新材获得了中国民用航空局颁发的中国*个PMA证(零部件制造人批准书)。
这本编号为PMA0001的证书,意义重大,如今它陈列在博云新材的陈列室,见证着中国民航飞机制造业由受制于人迈向独立自主。
助力国产大飞机一飞冲天
彻底打破技术封锁与市场垄断
飞机着陆时,动能十分巨大,刹车盘表面瞬时温升高达1000℃以上。因此,对刹车材料要求非常高,要能耐高温、耐摩擦,且寿命长、材质轻。
在20世纪,中国只能用粉末冶金摩擦材料生产机轮刹车,虽然技术成熟,但金属密度较高,材质较重。而性能更好、寿命更长、材质更轻的碳碳复合材料制备技术,一直被国外垄断。
依托中南大学20余年的研究成果,博云新材经过6年攻关,终于在2004年掌握了碳碳复合材料制备技术,从此彻底打破了外国的技术封锁与市场垄断。国际市场上的机轮刹车片价格,也因此降低了30%。
至此,航空机轮刹车系统国产化取得了关键突破。2005年,该技术获得已连续空缺了6年的国家科学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凭借先进技术,博云新材在大飞机C919的制造中,大显身手。侃财君从该公司了解到,截至目前,已累计交付100余套机轮刹车系统。
同时,博云新材投资3亿元人民币,在全资子公司长沙鑫航机轮刹车有限公司建设了世界*的机轮刹车系统测试基地。目前,该基地承担了中国商飞大量的验证试验工作。
2022年,博云新材实现营业收入5.7亿元,机轮刹车系统技术与产业规模位于全国前列。
助力国产大飞机一飞冲天,博云新材成功的背后,正是孜孜不倦、钻研科技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