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8-4 来源:中国制造
产销分别完成696.8万辆和693.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1.4%和40.3%,新车销量占比达44.3%,累计出口106万辆,同比增长75.2%……
2025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交出一份优异的成绩单,在全球汽车产业中大放异彩,成为当之无愧的增长引擎,不仅驱动着中国汽车工业的转型升级,也深刻影响着全球汽车产业的格局走向。
政策推动技术突破产品升级稳居全球市场*
市场研究机构RhoMotion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910万辆,同比增长28%;其中,中国市场销量达到550万辆,占比超过60%,同比增长32%,高于欧洲市场的26%,远高于北美市场的3%。
显然,我国新能源汽车无论是在市场规模还是增长速度上,都稳居全球*,而这离不开政策、技术、产品的协同发力。
2025年上半年,我国“两新”政策持续加力扩围,“政策红包”效应充分释放,国内车市增量空间加速打开,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同比实现大幅增长,跑赢整体车市——远超汽车整体产销12.5%和11.4%的同比增幅。
除了政策推动之外,核心技术的突破也是新能源汽车实现高速增长的重要原因。以动力电池为例,长期以来,新能源汽车存在低温续航短、低温充电慢、低温动力弱等痛点,严重制约了在冬季寒冷地区的推广使用,因此有着“电车不过山海关”的说法。
为了攻克极寒锁能壁垒,长安汽车旗下深蓝汽车全球首创微核高频脉冲加热技术,实现了1分钟加热4℃的突破,有效解决了极寒环境下电池性能衰减问题,让纯电动汽车成功开进山海关。据深蓝汽车相关人士介绍,深蓝汽车搭载这项专利技术后,在寒冷地区的销量占比提升1倍,相关技术还向国内外4家企业进行授权许可,实现了技术赋能。
技术上的一系列突破带动了产品竞争力的大幅跃升,消费痛点随之大为减少——比如,过去消费者普遍存在的“里程焦虑”已明显缓解。据中国汽车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可歆介绍,纯电动乘用车平均续驶里程已超过450km,满足了消费者对高品质、高性能新能源汽车产品的需求。
出口放量本地深耕实力突围加快海外市场开拓
在国内市场筑牢根基的同时,中国新能源汽车也在加速“扬帆出海”。
在上海海通国际汽车码头,奇瑞出口车辆整装待发——2025年上半年,奇瑞集团平均每29秒就出口一辆汽车,每5辆走出国门的中国汽车中就有一辆是“奇瑞造”,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占比不断提高。
比亚迪则通过强化运力支撑出海步伐。在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小漠国际物流港,比亚迪第七艘汽车运输船“郑州号”试航后,首航便搭载1064辆新能源汽车驶向东南亚。据悉,比亚迪计划到2026年初投入8艘运输船,年运力预计超100万辆,为出口提供强力支撑。
除了直接出口,中国车企也在积极以“本地化扎根”策略破局。今年5月,长安汽车泰国罗勇工厂正式投产。据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介绍,有信心把泰国打造为长安全球化战略的桥头堡,立足泰国,辐射东南亚国家及全球右舵市场。
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出口总量308.3万辆,同比增长10.4%。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106万辆,同比增长75.2%,而传统燃料汽车出口202.3万辆,同比下降7.5%。一增一降间,新能源汽车的全球竞争力愈发凸显。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面临外部挑战,中国新能源汽车仍能凭硬实力突围。一段时间以来,西方炒作“产能过剩”,污蔑中国新能源汽车“靠补贴倾销”,欧盟还加征不合理关税。不过,市场研究公司JatoDynamics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欧洲汽车市场整体需求疲软,但中国汽车注册量自年初以来激增91%;上半年中国品牌在欧洲市场的份额几乎翻番,达到5.1%。
“中国新能源汽车在电池技术、智能化配置及成本控制上已具备全球竞争力,出口车型性价比普遍优于海外市场同级产品。”在刘可歆看来,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产品力已经受到海外市场认可。
电动领跑智能进阶秩序规范支撑产业持续领跑
在全球车市风云变幻的大背景下,中国新能源汽车能够乘风破浪,离不开产业链供应链提供的坚实支撑。
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动力电池的重要性首屈一指。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动力电池累计产量达293.6GWh,同比增长36.8%;累计装车量152.1GWh,同比增长38.1%;累计出口达56.7GWh。在今年前5月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前十名企业中,中国企业占据六席。
目前,我国已建成全球产业链*全、规模*大的动力电池产业体系,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梯次利用、材料再生等产业链也在持续延伸。
在驱动电机领域,中国也已构建起从关键材料、核心部件到系统集成的完整产业链,拥有强大的规模化生产能力。在核心技术上,中国也不断刷新性能上限,例如,岚图汽车打造出中国乘用车领域*轴向磁通电机,单电机峰值扭矩680N·m,位居全球*。
此外,在智能座舱、智能辅助驾驶等细分领域,中国本土供应商也逐步建立起竞争优势,市场渗透率明显提升。
值得关注的是,新能源汽车行业非理性竞争问题的治理已取得积极进展,17家整车企业作出了“支付账期不超过60天”的承诺。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还将通过加强监督检查、健全长效机制、强化标准*、加强行业自律等一系列措施进一步规范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秩序,切实推动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从国内市场的“高速增长”到全球舞台的“强势突围”,从核心技术的“单点突破”到全产业链的“韧性支撑”,2025年上半年的中国新能源汽车,用一组亮眼数据书写了“从汽车大国到汽车强国”的进阶之路。
面向未来的全球竞争,中国新能源汽车底气十足:既有持续迭代的技术储备,又有遍布全球的市场布局,更有全链条自主可控的产业根基。这条由“中国制造”铺就的道路,不仅会让中国新能源汽车持续领跑,更为全球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新路径。属于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全球故事,才刚刚开始。
本站部分内容属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特此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相关新闻
最新资讯
最新产品
最新粉末冶金企业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会员服务|网站建设|付款方式|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杭州极点科技有限公司地址:杭州市下城区西文街水印康庭1幢西楼4楼 邮编:310004
服务热线:0571-8513281985235193传真:0571-85235193
客服QQ:496617775客服MSN:pmbiz1@hotmail.com
联盟网站:硬质合金商务网 、粉末冶金人才网、粉末冶金书库、注射成形网 、中国粉体网、粉体行业网上展、粉末冶金网上展
ICP证:浙B2-20100325
免责声明:本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充分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