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过后,雨过天晴。
新马精密工具产业园里一派繁忙,株洲钻石切削刀具股份有限公司搬迁投产后,数控刀片年产能可达8000万片;一墙之隔的株硬集团2000吨高端硬质合金棒型材项目,建设也接近尾声,即将在7月投入使用。目前,株硬集团的系列化产品性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近年来,株洲高新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蓬勃发展,一边是自带“流量”的先进硬质合金企业不断创新升级,产品性能赶超国外,急需新生产线厂房扩能;另一边,高精尖材料技术与项目纷纷落户、孵化,通过攻克“卡脖子”难关,逐步实现“新材料国产化”的中国梦,让高新区成为新材料研发并快速产业化的创新高地。
产业链上超六成是高精尖的“大块头”企业
近年来,株洲高新区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基础上,瞄准一批带动力强的旗舰型项目、建链补链强链延链的“高精尖特”项目,使一大批新材料产业项目加速集聚。目前,该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链上的企业达到106家,其中规上企业64家。
2020年,中国半导体芯片市场在全球份额中占比46%,而自给率却不足20%,这其中,石墨基座盘就属于芯片制造工艺的“卡脖子”产品。这类产品因为技术壁垒高,长期被德国、日本、荷兰等国企业垄断,卖得贵而且订货周期要6-12个月。湖南德智新材料有限公司研发的半导体用SiC涂层石墨基座盘项目,填补了国内*,打破了国外垄断。其产品去年开始上机测试,并小批量供货。
2018年落户高新区的株洲未铼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同样立志于打破国外垄断。该公司市场总监姜怡帆介绍,X射线靶材是医疗影像核心部件,也是重点应用领域急需的新材料,“未铼新材现在已完成多种X射线管固定和旋转阳极靶材的产品开发,全面进入了国内X射线管生产企业供应商体系,作为国内目前*从事高性能X射线管阳极靶材研发生产的本土企业,我们将产品实现了国产化,而且产品的寿命延长20%以上,价格也只有进口产品的50%左右。”
去年12月,国内*成功研发碳陶材料的企业世鑫新材料竣工投产,其研制的碳陶复合材料制动盘,用于时速160公里的下一代地铁和时速300公里的“复兴号”标准动车上。
随着光伏产业的大发展,光伏晶硅切割领域全面普及金刚线切割技术,2018年,主营研发生产金刚石线的岱勒新材落户株洲高新区;全国*、全球第三家高品质易切削铍铜合金棒产品,来自该区的艾美新材料公司……
挑战技术高峰,瞄准高精尖的新材料企业在高新区正如雨后春笋般冒出。
打造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基地
为何如此多的“高精尖”的新材料项目能在株洲高新区落地、壮大?
今年5月,株洲高新区新能源装备新材料产业链上,新型能源产业基地和中储国能两大项目与该区签订战略合作意向协议。该产业链2020年的工作目标是,引进购地项目2个以上、厂房项目8个以上、合同引资额25亿元以上,争取落地开工项目6个以上。
上个月,国电投子公司五凌电力的新型能源产业基地项目签约落户高新区。
“在此之前,高新区就为我们召开了推进会,为我们制氢站项目的供应运营搭桥。”五凌电力工作人员介绍,推进会上,株硬集团、钻石切削、肯特硬质合金等高新区企业与项目方签下了购氢意向协议,“先帮我们找好客户和市场,这样的服务和效率,相当于吃下了‘定心丸’。”
中储国能项目签约时,株洲高新区高科集团通过产业投资的方式,引进中储国能项目,链办工作人员介绍:“中科院热物理研究室有很多还未产业化的高精尖技术,先以产业投资的方式引进一个项目,这样的方式也是为了今后的产业布局,引进他们更多的新材料技术,争取更多更好的技术和项目。”
未来,株洲高新区将依托时代新材、钻石切削、宏大高分子、澳维环保、世鑫新材、德智新材等一批重点企业,打造一批优势拳头新材料产品,做长产业链条,着力打造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