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伴随行业平稳发展,增材制造行业逐步从小批量应用的1.0阶段,逐步迈入专业化、规模化的2.0时代。世界*的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曾预测,3D打印是影响全球经济的12大颠覆性技术之一,并预计2030年产业规模将达1.2万亿美元。
日前,第五届中国(西安)国际3D打印大会(简称:IAME 大会)暨秦创原增材制造“两链”融合高端论坛顺利召开,既是促进本土增材制造产业链创新发展的重要契机,亦为增材制造行业交流提供了国际化平台。
实际上,自部署增材制造重点产业链以来,西安坚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聚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做强做大”链主“企业,夯实产业链基础,促进了增材制造产业快速发展,研发能力已处于全国*水平。
“3D打印”*全国
增材制造更通俗地说就是“3D打印的工业版”,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新型制造技术,世界各国都将增材制造技术作为未来产业发展新的增长点,加以培育和支持。
西安基于近三十年的发展与突破,叠加科教资源丰富、创新禀赋优越,增材制造技术研发已处于全国*水平,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紧密结合、服务保障健全的全产业链发展体系。
目前,西安建立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等研究机构,专利技术数量居全国前列,多项重要研究成果应用于多个产业领域,培育培育出一批实力强劲的领军企业,涵盖航空、航天、汽车、军工、造船等诸多领域。与此同时,也集聚了大量高水平、专业化人才。
具体来看,企业层面,培育出铂力特、塞隆金属、西部超导等*的行业龙头企业,集纳了包括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金属挤压与锻造装备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内的优质科研力量。
其中,铂力特作为国内3D打印龙头,脱胎于西北工业大学,2019年7月登陆科创板。主营金属3D打印原料、设备及定制化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实现了纵向全产业链布局。
专业人才层面,西安集中了我国增材制造领域*的院士卢秉恒,特聘教授李涤尘、黄卫东、赵万华、洪军,以及三秦学者汤慧萍等为代表的领军人物,培养和造就了增材制造技术的研发、中试和产业化人才队伍。
此外,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于2016年落地,成为全国第二个*制造业创新中心,致力于瞄准前沿共性关键技术,不断填充西安增材制造产业链“家底”。截至2021年4月,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联盟成员297家,制定行业标准24项。
“链”上持续发力
进阶先进制造业强市,西安将增材制造作为城市重点产业进行壮大发展,19条重点产业链便包含增材制造。
政策层面,结合西安增材制造产业发展实际,印发《增材制造产业链提升方案》《西安市增材制造产业链三年实施细则》等。
进入2022年,西安“量身定做”了《西安市增材制造产业链2022年工作推进计划》,要求充分发挥产业链“链长制”的统筹协调作用,以推动“两链”融合为主线,以建设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为抓手,促进产业链协同创新,加快培育形成布局全面、优势突出的增材制造产业链。
编制西安市重点产业“双链”融合布局图,囊括企业资源清单、关键核心技术清单和创新资源清单;组织专家对增材制造产业链全景图谱进行修改完善,进一步梳理“链主”企业清单、龙头骨干企业和主要配套企业清单、“卡脖子”关键产品技术攻关清单等,明确产业发展路线图。
此外,围绕增材制造产业链“补链、延链、强链”进行精准招商,持续扩大朋友圈。今年5月,西安举办新材料(钛及钛合金、增材制造)产业链投资推介会,推介西安市增材制造产业发展政策,吸引增材制造企业落地,助力西安支柱产业壮大和产业链水平提升。
整体而言,在推动增材制造产业的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等方面,西安有基础、有资源、有空间,未来也将进一步加强技术研发,扩宽应用场景,保持产业*优势,赋能制造强市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