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明确了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
《规划》指出:到2027年,农业科技装备支撑要持续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突破,农机装备补短板取得阶段性成效;到2035年,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科技创新自立自强,设施装备配套完善,国际竞争优势明显。
《规划》共提出了25条细则内容,其中第8条对农机提出了明确要求:推进农机装备全程全面升级。
加强大型高端智能农机、丘陵山区适用小型机械等农机装备和关键零部件研发应用,加快实现国产农机装备全面支撑农业高质高效发展。
推进老旧农机报废更新,优化农机装备结构。
打造重要农机装备产业集群,建立上下游稳定配套、工程电子等领域相关企业协同参与的产业格局。
推进农机农艺深度融合,推动农机装备研发制造、熟化定型、推广应用衔接贯通,实现种养加全链条高性能农机装备应用全覆盖。
细则之外,《规划》中提到的其他内容也与农机息息相关。一是耕地保护与建设。耕地是农业发展的基础,也是农机作业的主场地。《规划》提出要守牢18.65亿亩耕地和15.46亿亩*基本农田保护红线,推动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健全农业水利基础设施网络。
二是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水平。扎实推进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深入实施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加快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开展肉牛肉羊增量提质行动,发展现代渔业。积极培育和推广糖料蔗良种,加快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
三是健全粮食生产扶持政策。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7.5亿亩左右、谷物面积14.5亿亩左右。
四是强化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储备调控。推进粮食播种、收获、储运、加工、消费等全链条全环节节约减损,完善反食品浪费制度。
五是促进数字技术与现代农业全面融合。建立健全天空地一体化农业观测网络,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慧农业技术,健全智慧农业标准体系,实施智慧农业建设工程,推动规模化农场(牧场、渔场)数字化升级,培育链条完整、协同联动的智慧农业集群。
六是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质增效。引导农户发展家庭农场,提升家庭农场生产经营能力。支持农民合作社依法自愿组建联合社,鼓励农民合作社开展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市场营销等。完善农业经营体系,完善承包地经营权流转价格形成机制,促进农民合作经营,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政策同带动农户增收挂钩。
本次规划为农机行业提供了明确的发展方向和政策支持。未来,行业将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加速转型,企业需抓住机遇,突破技术瓶颈,优化市场布局,助力我国农业现代化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