钨业生产主要品种有钨精矿和钨的中间制品,即钨铁、钨酸、钨酸钠、钨酸钙、三氧化钨、蓝色氧化钨、仲钨酸铵、偏钨酸铵、钨粉等。钨杂多酸盐在精细化工领域处于研制阶段,尚未形成商品。
1949~1997年我国共生产钨精矿184.7万t,其中出口钨精矿总量87.3万t,创汇总额30.93亿美元,上交国家利税总额6.8亿元,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尤其在建国初期,为国家出口创汇和偿还外债做出了重要贡献。
钨精矿产量主要集中于6个省区,自1990年以来,其产量依次为湖南、江西、广东、云南、福建、广西。6省区合计产量,占全国钨精矿产量的95%以上,其中湘赣粤3省占88%(1990~1996年产量),详见表3.12.9。此外,在湖北、浙江、安徽、甘肃、新疆等省区也生产一些钨精矿,但产量较少。
钨矿山生产由原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直属的矿山企业和地方矿山企业组成。直属企业钨精矿产量占42.2%,地方矿山企业钨精矿产量占57.8%(1990~1996年统计的产量)。
近10年来,钨的中间制品有了较快的发展,生产能力大幅度增长。据1989年统计的48个企业的APT(仲钨酸铵)生产能力为31680t,产量也在逐年上升,将各种中间制品统一折算成APT计。全国产量1987~1991年均增长9.28%。90年代初APT总产量已达22085.87t。
二、生产布局
在旧中国尽管有丰富的钨矿资源,但没有大中型选厂,也没有大中型的钨矿冶炼和硬质合金工业,只是在1943年以前,日本侵华时曾在大连大华电气冶金工厂生产少量的硬质合金,日本投降后只留下一片废墟。
新中国成立后,钨业在拥有丰富的资源基础上,经过40多年来的发展、建设,形成了从矿山到硬质合金生产的完整工业体系。现拥有县属以上的国有矿山约90个,其中统配矿山30多个,选厂有43座,钨中间制品生产企业有100多个。
钨矿山是钨业生产的基础。根据我国钨矿产地的分布和开发条件,已形成赣、湘、粤三大钨业生产基地,主要集中在赣南、湘南、粤北地区。此外,在闽、桂、滇、甘等省区也有相当规模的矿山以及若干省区的一批地方小型钨矿山。
江西钨矿生产基地,由11个大中型直属统配矿山组成,即大吉山、西华山、盘古山、岿美山、浒坑、铁山垅、画眉坳、漂塘、荡坪、下垅、小龙以及一些地方企业矿山。其中,大吉山、西华山、岿美山在50年代末期已建成3座大型选厂,并经近年来技术改造,成为现代化的大型选厂,其他为中小型选厂,有的选矿技术及生产工艺也较先进。这11个大中型钨矿山,都是五六十年代建成的,是我国钨业矿山的主体和基础,综合采选能力534.9万t,钨精矿生产能力17080t/a,产量占全国统配矿山钨精矿产量的60%,为我国钨业的发展,特别是在50年代向原苏联出口钨砂换取国家急需机械设备等起到了重要作用。
湖南钨矿生产基地,由直属统配矿山柿竹园、香花岭、湘东(邓阜仙)、瑶岗仙、川口和非直属统配矿山湘西等钨矿山组成,还有很多地方企业矿山。
广东钨矿生产基地,由直属统配矿山韶关精选厂、莲花山、南山、锡山、粤东有色公司、东江有色公司、粤北有色公司、锯板坑、鸡笼山、棉土窝、红岭等矿山以及地方企业矿山所组成。
此外,广西平桂
矿务局、湖北大冶有色金属公司、云南锡业公司也有一些统配矿山(主要是伴生钨矿)。甘肃塔儿沟白钨矿床规模较大,近年来又发现一些规模可观的钨矿,今后在西北地区有可能形成一个西北钨矿生产基地。
钨冶炼与硬质合金及钨中间制品生产企业的布局。五六十年代,在建成的大型株洲硬质合金厂和大型自贡硬质合金厂的基础上,先后又建成一批中小型钨冶炼厂(车间),如广州红心化工厂钨冶炼车间、赣州有色冶炼厂钨冶炼车间、陕西钢厂钨冶炼车间、南宁铝厂钨冶炼车间以及吉林冶炼厂和南昌硬质合金厂等,使中国钨冶炼能力进一步扩大,布局较合理。目前,钨中间制品企业有100多个
三、供需形势
钨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在冶金机械、石油化工、航空航天和国防工程等诸多领域中有着极其重要的用途,被称为战略金属之一。因而许多国家长期以来都在勘探、开发利用钨矿,以至作为战略储备。
近10几年来,国内外钨品供需和价格出现很不正常的现象,在价格上大起大落。如钨精矿价格,1981年为148美元/吨度、1984年81美元/吨度、1987年49美元/吨度、1990年46美元/吨度、1993年43美元/吨度、1996年52美元/吨度。国际钨市场出现钨品价格低位(特别是钨精矿),其原因,一是中国前几年钨品出口管理失控,甚至多渠道相互低价竞争出口大量钨初级产品;二是俄罗斯等国也抛售钨储备,致使国际钨市场处于供过于求,价格低廉的状态。
由于国内外钨市场变化多端,因而钨的未来需求数量难以作出准确的预测。1992~1995年,原地质矿产部和原有色金属总公司,就我国主要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对2010年国民经济建设保证程度进行了研究和论证。其中,预测我国钨精矿需求总量(国内消费量+出口量)为:2000年4.6万t,2005年4.8万t,2010年5.0万t,2020年5.4万t。据此预测1992~2020年钨精矿累计需求量共计137.5万t。其中,1992~2000年约37.5万t、2001~2010年约为48万t、2011~2020年约为52万t,并根据现有可利用的储量(WO3)和矿山产能分析,认为矿产资源是可以满足需求的。
我们根据这个预测进行钨资源配置,按生产1t钨精矿需要可采储量(WO3)1.2t作保证,即需要可采储量(WO3):1992~2000年45万t,2001~2010年57.6万t,2011~2020年62.4万t,合计共需可采储量(WO3)为165万t。全国现有钨矿可采储量(WO3)232万t(据《’96中国矿产资源报告》公布1994年底矿产储量数据)。因此,可采储量能够保证到2020年所需要的储量,资源保证程度从总体和宏观上看,是较好的。
四、展 望
中国钨矿具有良好的成矿环境,唯中华大地所富有,是优势矿产资源。但从开发角度来看,优势中还有忧虑。
其一,部分大中型生产矿山即将出现资源危机。据钨业界人士分析,原有色金属总公司直属的18个大中型矿山,其中生产服务年限10年以下的有9个。这9个矿山年产钨精矿1万t以上,预计七八年后即将消失。特别是现有10个大型黑钨矿山,是钨资源优势的骨干矿山,但其中8个矿山已开采了几十年进入到中晚期,还有两个黑钨矿山储量虽大,但开采品位低,难以堪当后备基地。我国白钨矿虽然储量多,但贫矿多,选难矿多,有85%的白钨矿资源达不到矿山保本的*低品位,难以开发利用。因此,白钨矿如果近10年内选矿技术还不过关,白钨矿没有优势可言。
其二,钨矿过度强化开采,缩短了矿山正常开采年限,再加上近10年来民工非法进入国有钨矿山乱挖滥采,屡禁不止,破坏了矿山生产,资源浪费严重,仅江西钨矿山每年损失钨储量(WO3)1万t以上,更加剧了生产矿山的资源危机。
其三,钨品大量出口,管理失控,而且多头出口,廉价竞销,外商渔利。这种拼资源、贱卖资源、浪费资源的做法,不仅国家蒙受重大损失,而且也加剧了矿山资源危机,使钨矿山在困境中越陷越深。
以上三个问题如得不到根本解决,进入21世纪也就难以保持和发挥中国钨矿资源的优势。
为振兴钨业,开拓进取,抓住机遇,深化改革,中国钨业发展前途是光明的。
一是从国内来看,有国家高度重视,已经或即将出台一系列的方针、政策,促进大多数国有企业摆脱困难。1998年机构改革后成立的国家有色金属工业局经调研论证,制定了工业企业三年脱困计划、办法、措施,这些都给钨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良机。
二是从国际环境上看,国际市场的存在与扩大,为钨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选择余地。中国钨业实质上是个外向型出口产业,长期以来,我国钨产品65%左右供出口,35%左右用于国内。前几年国际钨市场出现供大于求,钨品价格下跌,影响到中国钨业的发展。但随着世界经济开始复苏,对钨的需求和市场行情开始回升。1993~1997年,钨的需求量呈平稳增长趋势,这对中国钨业的发展是有利的机遇。只要我国对钨品出口加强宏观控制,整顿好出口秩序,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发挥中国钨的中间产品质优、量大,具有左右国际钨市场的优势,控制出口数量,促进国际钨市场价格上扬。
三是我国钨矿找矿潜力大,是解决大中型生产矿山的资源危机,寻找接续资源的有利条件,特别是赣南、湘南地区找矿潜力更大。只要投入地质工作,在一些资源危机的矿山深部、周边及其附近是能够勘探出接续矿段、矿床的。
四是钨业界众多有识之士认为,中国钨业发展战略,应以市场为导向,适应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积极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大力调整好产品结构,适度生产钨精矿,加强发展钨的中间产品;转换机制,资产重组,走集约经营之路,变钨业的资源优势为经济效益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