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金属学会线上组织了由首钢智新电磁材料研发(北京)有限公司、北方工业大学、首钢智新电磁材料(迁安)股份有限公司、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科技大学、燕山大学共同完成的“高功率密度电机用高强度低铁损软磁材料开发及应用”科技成果评价会。该项目针对高功率密度电机用软磁材料面临的性能调控和材料应用方面的需求,开展了强度与磁性能协同调控、洁净化和组织优化、材料应用等方面研究。
学会邀请了来自中国金属学会、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清华大学、东北大学、河北科技大学、中国钢研科技集团、首钢集团有限公司的7名专家组成评价委员会,中国金属学会专家委员会名誉委员李文秀担任评价委员会主任。
经过评价委员会专家组严谨细致的打分评定,*终认定该项目成果总体达到了国际*水平。该项目基于大变形宽幅条带组织对磁性能和强度的影响机制,开发了以冷轧条带组织调控为核心的强化技术;发明了基于再结晶组织小变形和弱回复的位错宏观分布精细调控技术,实现位错强化的同时有效抑制铁损恶化幅度;开发了基于组织和织构协同调控的晶粒细化强化技术,解决了高强度与高磁性能难以兼顾的难题。基于以上强化技术手段,开发出480~960MPa系列高强电工钢产品。开发了冶炼热-动力学模型驱动的钢质洁净化技术,实现钢质杂质元素(C\S\N\O\Ti)总量达到60ppm以下,突破了目前高合金电工钢的杂质元素控制极限;在常规以数量控制为主要方向的夹杂物控制模式基础上,创新提出以类型析分和相态控制为核心的粒子控制方式,通过冶炼控量-改质控型-热处理控态的系统性控制手段,推动高功率密度电机用软磁材料铁损性能降低1W/kg;提出利用柱状晶组织遗传强化偏立方{100}<025>织构的调控技术,通过柱状晶控制及轧制-热处理多工序协同实现强{100}面织构提升,实现高强无取向硅钢磁感提升200Gs以上。结合结构仿真-电磁仿真-电机台架制造和测试,提出了与高强度软磁材料特性相匹配的窄磁桥结构优化方案、定转子异材结构方案和定转子同材异用的应用技术方案;系统性研究材料-铁心加工-电机的全工序服役性能,降低了铁心加工损耗恶化幅度,形成了低铁损高磁感材料应用新技术。
该技术已获授权发明专利25项(其中国际专利1项),参与软磁材料领域国家标准2项,软著1项,发表论文10篇。项目开发的高功率密度电机用高强度低铁损软磁材料批量应用于国内外新能源汽车、无人机、机器人等领域的电机产品,多款产品的强度和磁性能综合指标优于国内外同类产品,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显著。
成果完成单位首钢智新电磁材料研发(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胡志远*后表达了感谢,首钢智新通过“突破关键技术 定制化服务”双轮驱动的模式,加强了与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合作,并与高校、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同攻克电磁材料研发中的关键技术难题,提升产品性能和质量。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服务国家战略,抢抓市场机遇,持续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应用。保持改革定力,锚定发展目标,坚持向改革要红利,以创新促发展,持续深耕“大国重器”“首发产品”“原创技术”,不断提升首钢电工钢核心竞争力,争当产业链创新发展的中流砥柱,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答卷上书写“首钢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