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电工行业经济运行态势继续趋好,无疑是业界所期待的,而且有诸多理由作为佐证。
发电设备市场需求旺势不减。据近日对发电设备行业重点企业的调查报告显示,2006年任务量饱满。据此分析,预计发电设备市场供求旺盛的局面不会改变,产量仍有望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由于近年来我国经济已经进入新一轮快速增长期,电力总装机容量自1987年以来迈上1亿千瓦的台阶后,分别跨越了2000年的3亿千瓦和2004年的..4亿千瓦,2005年已超过5亿千瓦。电力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为电工行业经济的增长注入了新的活力。
输变电设备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发电设备行业的高速发展,带动了输变电设备行业的迅速升温。今年以来,高压开关行业产销大幅度增长以及电力变压器行业呈现明显的增速,都说明输变电设备行业将是未来几年电力市场的*者。资料表明,“十一五”期间,我国电网建设投资每年约为2300亿元。因此,在经济环境相对改善的情况下,预计今年我国输变电设备行业有望迎来高速增长。
基础电工类产品整体凸显增长态势。电工行业中的电机、电器、电工器材等基础电工行业,虽然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一些企业处境艰难,对整个电工行业的发展会带来一定的影响,但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业内资源的进一步整合,优势企业的崛起,以及受电源建设和电网建设高速发展的拉动,从整体来看,会有一定程度的增长。
业内人士认为,电工行业在连续三年保持平稳高速增长的基础上,今岁又是好年景。由于电工行业涵盖了30多个领域的电工产品,因此在经济运行的质量、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和发展的协调性方面仍然不够均衡,特别是在一些准入“门槛”较低的基础类电工产品行业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新情况,这是不容忽视的。
现在“寅吃卯粮”,未来三年发电设备行业将“饿肚子”。发电设备行业“寅吃卯粮”所产生的负面作用,预计2008年以后将显现。这不是没有根据的武断,此推断有凭有据。一方面,由于近年来我国电力建设的超常规发展,发电设备的产量一直处于高速增长状态。2002~2004年,全国发电设备的产量分别达2120万千瓦、3700万千瓦和7138万千瓦,2005年的产量达到9000万千瓦以上,再创历史新高。与此同时,我国的电力装机容量也在逐年大幅度增长。截止到2004年年底,已达4.4亿千瓦,预计今年底将突破5.1亿千瓦。另一方面,按照国家电力发展规划,到“十一五”末的2010年,全国发电装机容量应在6.9亿千瓦到7.1亿千瓦。据此测算,整个“十一五”期间尚未完成的装机容量,充其量*多也就在2亿千瓦左右。*新行业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仅“三大动力”须交货的合同数量就在6500万千瓦以上。因此,2006年全国发电设备的产量有可能仍然维持在8000万千瓦以上的水平。而2007年的产量会随着合同数量的减少而下降。由此可见,发电设备行业“寅吃卯粮”所产生的负面作用,将会在2008年以后显现。即使在此期间仍然会有一些新建电站或改造项目,但对于近年来已经被超大量订单“撑大肚皮”的发电设备企业来说仍属“杯水车薪”,无济于事。因此,2008年以后发电设备行业总体任务严重不足的“饿肚子”现象将不可避免地出现。面对这一现实问题,发电设备生产企业应重点关注。
*严重问题:原材料涨价
原材料价格高仍是拦路虎。作为2005年电工行业经济运行过程中遇到的*严重问题之一,是主要原材料价格大幅度涨价,预计这种趋势将会继续延续。照此发展,今年电工行业所用原材料价格仍处于高位。受原材料价格高涨的影响,电工行业2005年感受到巨大的压力。2005年上半年,以变压器用主要原材料冷轧取向矽钢片为典型代表,涨价狂潮一浪高过一浪:从2004年年初的12000元/吨到2005年“五一”时的40000元/吨,*高时达到了43000元/吨的“天价”。仅仅相隔一年有余,涨幅已超过200%,甚至有价无市。其后在国家发改委等政府部门的协调、干预,以及各大变压器生产企业采取的(从国内生产厂家直接购入或从境外直接进口等)一系列措施的共同作用下,虽曾一度有小幅回落,但始终没有低于37000~38000元/吨,近日又回升到40000元/吨左右。除冷轧无取向矽钢片等个别材料近期价格略有下降外,其他如铜、铝、电磁线等基础原材料以及锅炉用大口径管、异型管、合金管等特殊钢材的价格都处于高位状态,加重了企业成本的压力,今年这种态势仍不会得到有效转变。业内人士认为,我国目前已进入重化工业的初期,随着高成本时代的到来,生产要素价格上涨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加之需求量不断加大,因此,再指望原材料价格回归至原来的水平是不现实的。但是,如何通过市场机制的完善,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以及必要的干预,有效地抑制那些市场垄断行为、市场投机行为等非理性涨价因素还是非常必要的。这既是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电工行业所期待的发展环境。由于矽钢片、电解铜等原材料在低压电器、电线电缆、变压器、中小型电机等基础电工产品的成本构成中占有很大比重(例如在电线电缆产品中原材料占全部成本的80%以上,在变压器产品中材料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也超过了70%),因此原材料大幅度涨价造成了这些基础电工产品成本的大幅提高,加上能源价格、运输费用以及人力资源成本的上升,也推动了企业成本的进一步加大。
由于成本在大幅攀升,但其销售价格却难以合理提升。因此,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特别是在技术附加值低的中低端产品市场中,压价竞销的情况相当普遍,目前,已有部分企业出现亏损。业内人士认为,造成产品低价竞争的根本原因是盲目投资、产能过剩、供大于求。一方面,由于投资门槛低,致使大批企业涌入,造成行业内的企业“过多过滥”。据了解,目前仅电力变压器的生产企业就超过1000家,电线电缆行业内的大小企业更是达到9800家之多。这些行业的生产能力超出了市场需求,出现了严重过剩。另一方面,由于“门槛”低,不仅使行业的集中度越来越低,而且使一部分根本不具备生产能力、质量控制和检测等必要手段的“作坊企业”得以混迹于行业之中,成为假冒伪劣、粗制滥造、偷工减料、以次充好产品的产生源头,并凭借压低销售价格等手段扰乱市场竞争秩序,加剧了行业内的无序竞争。
“短板”将对按期交货形成制约。行业统计数据表明,目前,电工行业关键原材料、关键外协件供应及产成品运输方面的某些“短板”,制约了发电设备行业的正常生产和按期交货。资料表明,目前我国发电设备所用的大口径锅炉管、异型管、合金管、中厚板等关键原材料以及大型铸锻件等关键外协部件的供应方面尚存在问题。一些目前我国自己尚不能生产或产能严重不足的关键原材料、关键部件仍受到外商的制约,“卡脖子”的情况还很严重。一是在价格上敲“竹杠”:越是市场急需的,价格就越高得离谱,使主机产品的部分利润流失;二是交货期长,部分在国外订货的大口径管的交货期长达18个月,因此往往造成由于国外原材料或外协件交货拖期而使整机厂无法按期交货,使企业处于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影响企业按期交货的另一因素是铁路运输紧张这块“短板”。据多家企业反映,目前全国铁路能够承担大型发电设备运输的专用设备只有一套,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要。发电设备企业生产出再多的设备,*终也只能是排队等待,究竟何时能运抵安装现场并投入运行,作为设备生产厂还是设备使用方都没有主动权。因此,大型发电设备铁路运输的瓶颈不能尽早疏通,企业要实现按期交货、按期装机将是一句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