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南昌硬质合金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三周年暨建厂四十周年之际
南昌的五月,鲜花烂漫,万物生辉。
5月18日,这是一个在南硬发展历程中将被彪炳史册的日子。今年的这一天,南硬人迎来了公司成立三周年暨建厂四十周年的大喜。
四十年的风雨历程,四十年的拚搏,打造了南硬百年的品牌。南昌硬质合金有限责任公司陈可玉总经理自豪地说:今天的南硬,规模大了,实力强了,环境美了,面貌新了,名声响了。我们为南硬喝彩,我们为南硬而骄傲!
发展无止境,创新无极限,这就是南硬人屡创新业绩的力量之所在。
随着南硬公司老总们的娓娓道来,记者强烈地感受到这一小块神奇的土地上发生的深刻的变化。记者曾经在距南硬公司一条马路之隔的一所大学工作过一段时间,谈到南硬公司的变化,我的老同事说:现在的603厂(南硬公司)变化可大了,你看,厂门多气派,车间多漂亮,环境多优美,职工多神气。南硬的人还是这些人,机器还是这些机器,怎么变化这么大呢?
是啊,南硬公司一直在"变",在"变"中历经风雨,在"变"中接受挑战,在"变"中创造"神奇"。 南硬公司仿佛就是一个见风就长的神话,记者真的试图破译这个神话之迷。
四十年之变:累累硕果
1966年,在南昌市北郊双港的一块荒山丘陵上,经国家计委批准建设603厂(南昌硬质合金厂),当时有职工约500人。从此,这些人员开始了艰苦的创业历程。在艰苦创业时期,他们经历过许许多多的磨难。从建厂开始,一直到1985年。由于先天投入不足,生产设施不齐全,生产工艺不先进,生产规模小,产品品种不多,处于边筹建边生产、边补充边配套、边规划边实施的状况。但是,困难压不跨坚强的南硬人,他们依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越是困难越出成果。1967年开始生产三氧化钨产品;1969年开始生产氧化钇产品;1971年开始生产钨粉、碳化钨粉及硬质合金。1977年所生产的三氧化钨产品作为中国援助罗马尼亚的物资*进入国际市场。1981年,化纯三氧化钨、仲钨酸铵、化纯钨粉、碳化钨粉分别出口到英国、瑞典、美国、日本等国家。
1986年,从日本引进了当时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异型硬质合金生产线和硬质合金微型钻生产线,然而,困难也接踵而至:由于企业的自有资金不足再加上其他原因,使企业背上了长达17年的长期历史负债。
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后,市场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钨市场长期处于低迷之中。企业的经济效益受到了较大的冲击。怎么办?南硬厂提出进行产品结构调整的战略--从初级产品向深加工产品转移、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移、从原料型产品向高科技含量产品转移。也正是在这一时期,企业新上了离子交换工程、十三管还原炉、引进中南工大的机械活化磨矿专利技术、从日本又购进了二条阶梯生产线并新增四台阶梯磨床等,完成了一个又一个技术改造,产品结构得到了调整。这一战略的实施,使企业经营余地扩大,生产经营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进入新世纪以后,市场竞争更加加剧,依靠自身的力量发展很难。2002年,南昌硬质合金厂在自己36岁的"本命年"做出了一个重大抉择:与中国五矿进行战略合作。这一抉择,预示着一个国有企业的"外衣"就要脱落,一个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股份制企业就要"呱呱落地"。
四十年的历程,南硬厂奉献给世人的是一串串闪光的数字:
--1969年至2005年,产品年销售收入从300万增长到6.66亿元,增长221倍。
--1967年至2005年,钨制品的年销量从17吨增加到2871吨,增加168倍;
--1981年至2005年钨粉、碳化钨粉年销量从48吨增加到940吨,增长18倍。
--硬质合金产品品种、规格不断扩大,从切削刀片、拉伸模、精密硬质合金棒料到直径仅为0.3㎜的硬质合金微型钻、硬质合金铣刀及精密孔加工工具。
--1985年至1995年,仲钨酸铵获国家金质奖;开发研制新型碳化钨粉,无磁硬质合金、硬质合金粗棒料获**新产品奖,并列入*重点新产品重点项目。
--2005年,南硬公司被江西省人民政府授予"全省外贸出口先进生产企业"、"2005年度生产企业出口大户法人奖"。南硬公司已成为江西省*高新技术企业、江西省出口创汇大户之一、南昌市工业企业出口创汇十强企业、南昌市纳税二十强企业之一。据全国硬质合金行业统计,2005年南硬公司钨制品和硬质合金创出口总量*位。
……
江西省副省长凌成兴在2005年3月视察后高兴地说:"南硬公司确实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中国五矿集团公司总裁周中枢在2005年视察南硬公司后欣然题写了9大个字--"新机制、新成就、新辉煌"。
谈到企业四十年的风雨历程,在这里工作三十余年的总经理陈可玉无限感慨:南硬今天的成就,凝聚着一代又一代南硬职工心血;他们用智慧和汗水,用拚搏开拓的创业精神,无私无畏地奉献,勤勤恳恳地劳作,谱写了南硬四十年发展的历史篇章,用时代激情镌刻南硬四十年征程的巍巍丰碑。
三年之变:创造奇迹
改制前,南昌硬质合金厂作为一家从事钨冶炼近40年的老国企,也和其他国有企业一样,该有的通病也全有。尽管日子难过但还是年年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大环境中,明显表现出上行乏力的状态。人多效率低,社会职能样样俱全,沉重包袱致使工厂负重前行;自身盈余难以支持企业的大规模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技术和装备的落后致使工厂无法向高水平、深加工方向发展;沉重的银行债务,融资困难等等。
怎么办?谋求改革,走靠大联强之路,已成为企业加快发展的重要选择。
机会来了。在江西省委、省政府的关心和江西冶金集团公司领导下,南硬厂与中国五矿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牵手。2003年5月18日,南昌硬质合金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挂牌成立。新公司由中国五矿控股69%,江西冶金集团公司参股31%。这一举措,不仅为南硬厂获得强大的资金支持,更重要的是通过与中国五矿的合作,植入了新的管理模式、新的资本运营模式。从此,南硬公司的发展驶入了"快车道"。
"山登绝顶我为峰"。南昌硬质合金有限责任公司的决策层站在国际化的高度,对企业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他们认为,战略重组仅仅是企业求得发展的*步,要使企业在短时间内实现脱胎换骨的蜕变,关键是找准发展路径。
为此,南硬公司的高管层在深深地思索中。
五矿有色副总经理、南硬公司董事长李仲泽说: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永恒动力,不创新就不能实现大的跨跃。谁的创新能力强,谁就能取胜。我们要做的就是两件事,一是保护创新,给创新者提供条件,形成保护创新的氛围;二是建立创新激励机制,给创新者以充分的物质和精神激励。
一语破迷津。改制后南硬公司的三年之路就是一条创新之路。
■机制创新:阵痛后的和谐。听说要改制,有些基层职工存在担心:一个国家正式编制的职工,可能因为改制而丢掉"铁饭碗",他们对改制不理解,他们因改制而彷徨。可以说,改制是一个痛苦的过程。
"新公司必须要有新体制,不改变现有的模式就谈不上发展",陈可玉总经理斩钉截铁地说。
"开弓没有回头箭",南硬人义无反顾。他们深知,他们在做一件改变企业历史的大事,开天辟地头一回,要么不做,要么就做好。
改制是痛苦的,但不见风雨怎能见彩虹?看看改制后的变化:
企业变了,由独资的国有企业,变成了二个股东的有限责任公司;
投资主体变了,由单一的国有经济变为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国有控股经济;
企业的运行模式变了,由国企的厂长负责制变为公司制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
机构人员变了,公司部门设置由原来的17个管理部门、9个车间减少合并为8个管理部门、4个车间。职工人数由950人精简到
660人。
经济效益变了, 改制的当年工业总产值比改制前一年增长25.1%,销售收入增长21%;实现利润增长180.2%。
今天的南硬公司已经破蛹化蝶,翩然飞舞。没有昨日的改制,就不会有现在的成就;没有对体制和机制的创新,就不可能成为在市场大潮中畅游的弄潮儿。
■技术创新:招招点石成金。南硬公司从高起点、高标准的要求出发,走技术改造和科技进步发展之路,实现了跨跃式的发展。这是一条怎样的发展之路呢?还是让我们来看看他们的招术吧:
一招:抓技改项目。累计投入资金达到1.15亿元,完成项技术改造项目20项。其中有投资1300多万元引进德国公司生产的低压真空炉项目,不仅提高了棒料生产烧结产能,而且降低了其组织中的孔隙度,较大的提高了产品的物理机械性能。2004年建成的精密工具中心投资3052万元,全部采用的是当今世界*先进的硬质合金工具生产设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