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驾驶、激光投影等新兴技术的广泛应用,带动了光学市场的蓬勃发展。借着这一东风,湖北新华光信息材料有限公司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春天。“近年来,公司已参与制订6项国家标准、3项国际标准。”该公司负责人如是说。“新华光”是襄阳市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十年以来,襄阳市以只争朝夕的状态,抢抓全球新一轮产业变革带来的机遇。新能源新材料产业迅速崛起,并成为一支带动地区产业发展的劲旅。
新能源新材料产业迅速崛起
2010年,全市仅有4家规模以上新能源企业,实现产值2.05亿元;19家规模以上新材料企业,实现产值96亿元。
面对薄弱的产业基础,全市上下狠抓招商引资和企业技改,引进、培育了一大批*的企业。
湖北回天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一家国有企业,改制后·该公司发展成为胶粘剂领域行业领军企业·湖北金环股份有限公司是襄阳市*早的上市企业之一·其玻璃纸产量保持行业前三名·襄阳三三电气有限公司·襄阳汇尔杰玻璃纤维有限公司·襄阳市精信催化剂有限公司、湖北台基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也发展成为全国*流的企业……
在一大批骨干企业的强力带动下,全市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实现了“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转变,快速发展成为全市的支柱产业。到2015年,襄阳新能源产业规上企业达到13家,产值达到32.9亿元,为2010年的16倍;新材料产业规上企业达到46家,产值205亿元,相比2010年,实现翻番。
工程化、项目化推动产业发展
2016年,全市先后推出《襄阳市新能源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襄阳市新材料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力求工程化、项目化推动产业发展。
两个行动计划要求,在新能源领域,加快储能产业发展,形成中国储能装备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基地,并推进智能电网相关制造,初步建成社区智能微网、工业园智能微网和公共服务类智能微网三大示范性智能微网系统;在新材料领域,促进化工、钢铁、建材和矿业等行业转型升级,拓展轻合金、有机高分子和电子化学品产业链,着力打造汽车轻量化产业、先进高分子产业、新能源电池产业和生物质新材料四大产业集群。
湖北汇尔杰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三年行动计划”中重点支持、培育的企业。目前该公司已发展成为国内该领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在生产规模、产品品质、技术水平方面已位于中国*、世界第三。
通过实施两个“三年行动计划”,全市新能源新材料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结构持续优化。2018年,全市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共有规上企业74家,实现产值267.7亿元,同比增长32.4%,高于全市工业平均水平19.5个百分点。
精准招商“强链补链”
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产值强劲增长的背后离不开新增项目的发力。2018年以来,投资23.85亿元的京汉股份绿色生物基纤维素纤维生产基地项目、投资20亿元的北控清洁能源集团100兆瓦时储能和新能源示范利用项目等重大产业项目陆续落地。
在经济社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后,全市各地着力提高招商引资的针对性、精准性,力求高质量补齐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结构性短板。“近年来,襄阳市引进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项目总体呈现‘应用类项目为主,光伏类项目居多,制造类项目偏少’的特点,产业结构需进一步优化。”市招商局相关负责人说,为此,各地进一步加大了引进制造业的力度,成效显著。
高新区、枣阳市依托大力电工、平凡瑞丰新能源等企业,围绕全钒液流储能电池开展产业链招商。老河口市、谷城县依托骆驼、猛狮、国能、润阳等电池企业,以及“国家区域性大型再生资源利用基地”这一国牌,侧重围绕铅酸和锂电池的储能梯级利用和循环利用开展产业链招商工作。
此外,各地大力开展新材料产业链招商,壮大现有细分新材料特色产业,着力打造产业集群,并重视引进创新人才团队,以人才驱动产业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