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铁矿石价格谈判结束后一个多月,国际铜原料年度谈判又在中国与国外供应商之间展开。以澳大利亚必和必拓公司为首的国际采矿公司与日本冶炼企业代表提出了要废除"价格参与条款",以削减冶炼商铜加工利润的要求。这对国内并不景气的铜冶炼行业来说不是一个"福音"。
"价格参与条款"将废除?
今年国际铜价从年初的4400美元/吨翻跟斗一般,几次突破8000美元/吨,并维持在高位运行。与铜价上涨相反,国外一些铜精矿供货商有意打压加工费以牟取暴利。
中国铜原料联合谈判小组的一位知情人士向《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此次年中谈判主要针对部分加工企业今年下半年到明年上半年的加工费。主导谈判的双方,主要是中国铜陵有色金属集团公司和澳大利亚必和必拓公司。而双方主要谈判焦点在于中国进口铜精矿的加工费中,"价格参与条款"是否仍然继续执行。
原有的"价格参与条款"是由于精铜价格一直好于预期,铜加工企业获得的一个补偿。通常铜生产厂将获取全部价格分享--90美分/磅(约2000美元/吨)以上时价格的10%。在目前铜价居高不下的情况下,这块利润对冶炼企业至关重要。
新的价格参与条款规定,在计算向中方企业出售铜精矿的价格时,国际供应商将铜的加工精炼费从基准的3个月期伦敦金属交易所铜价中扣除,这意味着中国冶炼商进口的价格将提高。
都是过剩惹的祸
今年铜价的攀升,已经使铜冶炼行业的下游铜加工企业日子很难过,而如果今年谈判不利,很可能进一步波及铜加工企业,将成本的增加通过价格转移给下游。
河南金龙精密铜管集团董事长李长杰则向《中国产经新闻》记者指出,虽然铜冶炼能力供不应求,国内的铜加工能力却已经过剩。以空调业为例,今年大概需要30万吨的铜管,而国内铜管的加工能力已超过70万吨。
2005年10月,国家发改委就发出对铜冶炼行业调控的信号,并于同年11月下发了《关于制止铜冶炼行业盲目投资的若干意见》。但地方政府基于自身利益,逆中央政策而行,铜冶炼产能扩张的势头不止反增。
今年7月,国家发改委又出台了《铜冶炼行业准入条件》,但如果政策依然贯彻不力的话,那么,国际铁矿石价格谈判上的被动必将在铜价谈判上重演。
企业与协会联手
面对国际买家的嚣张,国内铜企已开始联合限产以谋求较高加工费。
"限产不是说说而已。国内已有三四家开始逐步调整生产节奏,限制产量了。"中国铜原料联合谈判小组组长、铜陵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军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
"协会方面也正在研究介入国际铜原料年度谈判。"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铜部主任尚福山说。8月15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刚刚成立了铜分会,铜冶炼、加工能力在5万吨/年以上,矿山能力在100万吨/年及以上的企业被允许成为分会的会员。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介入国际铜原料年度谈判的背后,是目前国际铜原料年度谈判僵持的尴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