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进步,传统的模具制造不断创新。近年来,3D打印技术的广泛应用,一些原本需要通过传统模具来制造的零件被3D打印件替代。
而当一种新生事物出现时,人们除了赞美它带来的新畅想外,往往还会对“旧事物”贬低几分——各种淘汰观点总是不绝于耳。但可惜的是,新生事物取代旧事物的事儿并不会必然发生,就像广播如今与电视共存,模具行业亦是如此,并不会因为3D打印技术的出现而没落。
所谓的模具,是强迫金属或非金属成型的工具,更是工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关键工艺装备。使用模具批量生产的制件具有高效率、高一致性、低耗能耗材、精度和复杂程度较高等优点,因而被广泛地运用于多个行业。
模具应用广泛,种类繁多,分类方法也很多。根据模具成型加工工艺性质进行分类,可以将模具主要分为冲压模具、塑料模具、铸造模具、锻压模具。而根据中国模具工业协会的统计,中国的模具产值为世界之*。
模具是产品制造业重要的基础工艺装备,但目前加工技术水平仍然不能满足数字化设计技术进步对模具设计精度快速提升的需求,导致许多先进的设计方案因加工技术的原因无法实现或被迫降低制造精度,如精密复杂塑料制品注塑模具的冷却系统,由于切削加工技术难以加工出由CAE设计出的随形冷却水道,致使制件局部变形较大。
模具成形是一种精密高效的零部件(制品)加工方法,模具的设计制造则具有典型的“多品种、小批量”(多数情况下单件生产)特征,而3D打印技术恰好在满足高度个性化高端客户需求方面具有无可争议的优势,与模具制造业的产业特征有着极高的配合度,为高效、高精度模具加工提供了新的技术。
在现代社会,制造和模具是高度依存的,无数产品的部件都要通过模制(注射、吹塑和硅胶)或铸模(熔模、翻砂和旋压)来制造。无论什么应用,制造模具都能在提高效率和利润的同时保证质量。而3D打印与之相反,小批量、定制化才是强项。二者相结合,使用3D打印的定制化优势协助模具成形才是目前工业制造的发展趋势,所以说3D打印取缔模具行业,或者与其竞争多少有些无稽之谈,倒不如说二者相辅相成,互补互助才是“现状”。
3D打印技术的创新发展,促进了零部件(制品)从产品开发、成形工艺设计、模具设计数字化协同设计自由度的提升,并可以通过在虚拟空间对多种成形方案的控形、控性效果进行比较,完成高精度、高效率模具成形方案的设计,革新模具设计制造全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