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虹鹭钨钼工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生产钨丝、钼丝等有色金属材料的中外合资企业。去年,公司购买了价值1285.70万元的国产设备。按照有关税收政策,税务部门今年为公司抵免了514.28万元的企业所得税。公司总经理办公室的陈先生6月10日接受记者采访时高兴地说,购买国产设备不但可以享受税收优惠,国产设备的价格也比国外设备低得多,“我们去年买了一台生产钨丝的专用轧机,只花了200多万元。而一台同类型的进口轧机,不含软件也要6000多万元,如果加上软件,得要1亿多元”。
虹鹭公司所抵免的企业所得税得益于我国政府对于外资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按照这项政策,外商投资企业或外国企业购买国产设备,如果符合一定的条件,其所购设备投资的40%可以从购置设备当年比前一年新增的企业所得税中抵免。
今年5月,国家税务总局又发布了《国税函(2005)488号》文件,即《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购买国产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若干问题的通知》。有关人士认为,这是对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2000年发布的《财税字(2000)49号》文件的完善和拓展。在那份文件中,规定了外资企业购买国产设备所给予的抵免企业所得税优惠。
新规定对国内设备制造企业更加有利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与税收管理研究所副所长代鹏上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说,与2000年的文件相比,新的规定对购买国产设备的范围做了扩大,包括了生产线和集成设备。再有就是这次明确提出进口设备中的国产部分以及各种零配件,只要符合固定资产判定标准,也给予抵免企业所得税。
“这就改变了以往那样的判定,即这个设备要么是国内制造,要么是国外制造,从而使得我们的各个行业都能得到一定的发展,而不一定要等到能够制造集成设备才行。它可以进行分项抵扣,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据代鹏介绍,以往曾出现过这种情况:外资企业从国内订购一套设备,结果发现这套设备的大部分是国外生产的,国内只是组装了一下———外商用这种方式骗税。“这不但不利于国内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反而给国家财政造成一定负担,同时也是一种不公平的市场竞争。”
针对这种情况,新的文件做了明确规定:企业所购买的设备,如果属于由进口的各项配件、零件简单组装所形成的,不得抵免企业所得税。
一些外企仍不为税收优惠所动
但是,即使是有如此优惠的政策,很多外企仍不愿购买国产设备。宝诗缇(天津)服饰有限公司是两年前成立的中外合资企业。公司的1500多台设备全部是进口设备。公司办公室的郭小姐对记者说,像电制缝纫机等设备,国内产品无论在质量还是在使用寿命等方面,与国外产品相比都有差距。“像我们这样的纺织企业是流水线生产,一旦设备出现故障,一天就要耽误不少产量。”
青岛纺织机械厂的一位负责人向记者谈了他的看法:外资企业并不会仅仅因为这项政策而选用国产设备。他在选用设备时还要考虑价格、质量、档次,等等。
那么,外资企业是不是因为国产设备档次太低、质量不高而弃之不用呢?
北京现代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近几年才崛起的中韩合资企业,据说国产设备很难打得进去。记者曾试图到该公司一访究竟,但被谢绝。不过,我们仍可以从当初公司的管理权之争中体味出一些东西。争斗的结果是韩方控制了设备采购权。
“外商投资企业基本上是以设备投资来转嫁其国内危机。”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副理事长于成廷说,目前国外机床市场并不好,而把产品带到中国,既可以免关税,又可以免进口增值税。所以不管是外商独资企业还是合资企业,都以设备作为投入。宁夏“小巨人”与马扎克的合资,全部用的是马扎克的设备;北一和大隈的合资,设备也基本上都是从大隈买的。“即使买中国设备合算,他也不一定买。”
对中国装备制造业有积极影响
然而代鹏认为,这项政策会对中国的装备制造业产生积极的影响。首先是总量上会产生很大的扩张作用。目前国外对我国的直接投资大约为每年500亿美元,如果该政策导致20%购买国内设备,即100亿美元。
其次,向外企提供设备,会使我国制造业的质量、水平产生层次上或“代”上的提升。目前我国装备制造业还处在初级阶段,国际竞争力相对薄弱,国内市场相对狭窄,又遭遇来自国外先进设备制造厂家的严重竞争。按照外资企业的要求提供设备,有利于在生产设备的技术导向上更快地与国际接轨,从边缘化阶段向核心阶段(生产主流设备)转移。
代鹏同时也指出,任何政策,从开始实行到*后产生效果,都要经历一个过程。这项政策也一样,不能指望它像灵丹妙药似的,一公布,所有的外资企业都来买中国设备。他将外资企业分成了三类,并具体分析了他们对购买中国设备的态度。
*类是已经投资,但面临生产经营规模扩大和设备更新的公司。对这些公司来说已经产生了纳税的问题。那么,扩大生产规模,更新设备,是从中国还是从国外购买设备?由于对中国市场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这类公司会逐渐地增加购买中国设备的比重。
第二类是新设企业,因为还没有产生利润,所以也就不存在抵扣税的问题。但这类企业要考虑这样的问题:究竟买哪儿的设备更划算?中国的设备售后服务成本很低,如果制造水平再有一个快速的跃进,那么中国的设备从性能价格比上就有可能被外方接受。
第三类是有投资意向的企业。对于大型跨国公司来说,更关注的是投资国的整体税收环境给企业提供了哪些优惠。
“综合来看,三类企业都能从这项政策中获得好处,只不过获得好处的大小不同,时间长短不一。这些都是中国设备制造企业需要认真考察的。”代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