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得到加强,一方面,企业在研究与开发(R&D)总费用中的投人比重不断增加,另一方面,企业在推动技术产业化和*技术创新方向等方面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但总体上说,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仍然十分薄弱,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高附加值的产品比重低,国际竞争力不强,利用外资与企业产品结构调整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相互脱节。
创新一词*早是由熊彼特提出的,用以指在生产体系中引入新的组合。这种新的组合包括:引进新产品,引用新技术,开辟新市场,控制原材料新供应来源,实现新工业组织。他认为,只有将发明引入生产体系才能称为创新。技术创新是指将有商业价值的新思想变成商业化产品活动,也就是新技术、新工艺设想,经过研究开发,实现工程化、商业化生产到市场营销整个过程中一系列活动的总和。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仅对于提升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十分迫切,而且对于提升国家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首先,从技术创新的本来意义上讲,技术创新是科技成果的商业化应用,这个过程主要应由企业完成。技术创新区别于科学研究,就在于技术创新是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相结合以创造财富的过程。市场是创新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市场需求是创新活动的根本动力,市场实现程度是检验创新活动成功与否的*终标准。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也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主体。企业离市场*近,*了解市场的需求,只有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创新才实现了本来意义。从一定意义上讲,一个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强弱主要是由企业决定的,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关键是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其次,从企业竞争力看,技术创新能力薄弱,已经成为制约我国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国内企业虽然加大了技术创新的投入,但在技术发展方向上主要跟在别人后面追赶,致使产品面世后,由于技术和抢占时机的差距而得不到相应的市场支撑,即便有了某些领域的应用,由于范围太窄也极易夭折。
第三,从对技术需求看,我国正处于重化工业加快发展和产业加工度加快提高阶段,不同于以往填补*式的结构升级过程,新阶段产业结构升级主要是技术升级,随着投资品和中间品需求的迅速增加,企业对技术需求呈现指数级增长,继续沿用“市场换技术”的方式推进产业技术进步,我们将难以承受大量引进技术的巨额成本。
第四,从技术上可获性看,企业从国外引进更多先进技术的难度也在加大。随着我国与发达国家的产业分工从垂直分工向水平分工转换,在许多领域我们需要引进的技术已经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前沿技术,拥有前沿技术的跨国公司从保持自身竞争力的需要出发,拥有技术优势的发达国家从国家战略利益考虑,都会对转移或转让技术持更加谨慎甚至封锁的态度,继续从国外引进更多先进的技术难度在加大。
综上所述,无论是从国内外发展环境和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迫切需要看,还是从企业自身发展和增强竞争力的要求看,都要求把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放在我国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战略优先地位,采取更加有效的政策措施,促进企业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