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亚洲3D打印、增材制造展览会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开幕,来自全国近千家3D打印和增强材料行业的研究机构、产业链相关企业参展。在展会上,江苏威拉里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苏威拉里”)发布的核心产品陶瓷增强铝合金粉受到了关注。
初创阶段坎坷不断
据了解,2015年6月,担负着保障江苏发展的能源安全重任的徐矿集团,布局新材料板块成立了江苏威拉里。
在徐矿废弃的陶瓷厂房里,18位平均年龄仅28岁的年轻人踏上了二次创业的路——开展了3D打印金属粉末的研发。
面临一个全新的前沿领域,资金短缺、人才匮乏、市场狭小、国外技术垄断……创业团队经历了初创阶段所有的“沟沟坎坎”:*年亏450万,第二年亏700万,第三年亏650万。面对连年亏损和社会质疑,面对眼前技术研发投入的“无底洞”,还要不要继续下去是个残酷的现实问题。
“在*困难的时期,集团公司给了团队强有力的支持和信任,同时我们也倍感压力和责任。破釜沉舟,技术研发必须坚持,没有退路。”江苏威拉里总经理蒋保林回忆说。
突破核心技术壁垒
面对困局,团队瞄准了国内*匮乏也是*前沿的模具钢金属粉末的技术研发,要啃就啃“*硬的骨头”。
2018年7月,国家3D打印材料测试机构传回重大利好消息,威拉里的模具钢金属粉末通过严格测试。
据介绍,威拉里生产的模具钢粉末国内客户覆盖率超70%,其中18Ni300、Vms-131、12Cr9Ni等粉末材料因具有优良的铺粉性能、较高的松装密度以及较低的氧含量受到模具市场广泛好评。凭借18Ni300这一款通过工业化应用验证的模具钢粉末,威拉里拿下了创业以来的*张订单,进而开始迅速占领国内市场份额。
技术研发始终在路上,威拉里开始从“单打冠军”走向“全能冠军”。
2019年该公司联合国内技术力量,突破了中国铝合金粉末没有流动性的技术难题。同年,突破了3款高温合金粉末的西方技术壁垒,国内航空航天以及军工等核心部件制造上,彻底摆脱了对国外粉末的长期依赖,解决了关键粉末的“卡脖子”问题。
“从2017年开始,我们四年时间拿到了金属粉末领域的60多项专利,其中6项发明专利,把核心技术牢牢地攥在了中国人自己的手里。”蒋保林说。
制定“国标”*行业发展
3D金属打印作为国家的战略新型材料行业,产品标准的缺乏一直困扰着行业发展,也制约着粉末产品,打印设备以及产品稳定性等产业链的衔接。威拉里凭借自己的技术实力和社会担当,扛起了这个责任。
从2018年起,威拉里参加国标、行标共18项标准的起草和制定。其中两项国家标准已经下发。三项国标正在报批阶段。
威拉里作为主起草单位的国家标准《增材制造用高熵合金粉》已顺利通过*次讨论会,进入征求意见阶段。还有四项标准进入国家审定阶段。
“起草和参与标准制定不仅仅是企业实力的提现,更是行业和社会担当,威拉里有义务和责任来为行业做出自己的贡献,这也是一个具有纯正红色基因的国企应有的担当。”蒋保林表示。